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临床科室控感小组活动记录.doc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科室控感小组活动记录.doc

科室控感小组成员 组 长: 监控医生: 监控护士: 一、科室控感小组职责: 科室控感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室监控医生、监控护士组成,在科主任、护士长领导下开展工作,主要职责是: 1、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研究并确定本的医院感染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以及采取的干预措施研究并制定本医院感染暴发及出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时的控制预案;(如留取标本,细菌学检查和隔离)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报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定期总结分析,不断提高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督促检查本科室医务人员执行和落实无菌操作技术消毒制度对医务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提供指导 13、完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感染办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科室控感小组科主任、护士长职责 1、科主任、护士长是科室医院感染第一责任人,应组织科室人员执行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医院感染管理手册》及卫生部2012版《三级医院等级评审标准》,落实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等; 2、配备医院感染兼职监控医生、兼职监控护士,定期组织召开科室感染小组会议,研究解决科室存在的消毒隔离和感染安全问题; 3、科室发生医院感染病例时,应督促医生及时填写医院感染报告卡,报感染办公室;发现医院感染暴发趋势或特殊、严重感染病例,除及时上报外,应积极协助、配合进行调查分析,采取控制措施; 4、督促、检查本科室工作人员认真执行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手卫生规范等工作,降低医院感染率; 5、向科室人员及时传达医院感染会议精神,组织科室人员学习医院感染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相关知识,每月一次,有培训内容和考核,抗菌药物相关知识培训每年至少一次; 6、管理、指导科室工作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定期总结分析,不断提高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μw/cm2, 新购进灯管(30w)辐射强度≥90μw/cm2 6、各类环境空气、物表及手卫生监测标准(新修订标准) (1)各类环境空气和物体表面标准 环境类别 范围 标准 空气 cfu/cfu/m3 物体表面 (cfu/cm2)Ⅰ类 层流洁净手术室 层流洁净病房 ≤4.0 (30min) ≤150 ≤5.0 Ⅱ类 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 ≤4.0 (15min) ------ ≤5.0 Ⅲ类 各普通 ≤4.0 (5min) ------ ≤10.0 Ⅳ类 ≤4.0 (5min) ------ ≤10.0 注:怀疑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与医院环境有关时,应进行目标微生物监测。 (2)医务人员手卫生应达到的标准: a)卫生手清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10cfu/㎝2 b)外科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5cfu/㎝2 注:以上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可疑污染情况下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沙门氏菌 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 ×1000 指标要求:比率下降 2、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 定义:指患者留置导尿后或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感染。 留置导尿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 ×1000 指标要求:比率下降 3、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定义: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出现细菌血症或真菌血症的患者,并伴有发热(>38℃)、寒战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留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 ×1000 指标要求:比率下降 4、不同感染风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定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详见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管理办法陕结院发〔2011〕8号) 某感染风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 ×100 手术后感染例数:按“手术风险评估类别”下列的要求分别记录: (1)0级手术例数/季/年感染例数(浅部、深部、器官、腔隙手术) (2)I级手术例数/季/年感染例数(浅部、深部、器官、腔隙手术) (3)Ⅱ级手术例数/季/年感染例数(

文档评论(0)

mghkfg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