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世界、知识、学习——关于学校教育几个前提的思考 一、关于“世界”的认识 (一)何为“世界”? 1、“世界”一词的来源 “世界”一词源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 “世”有三世:前世、今生、来世;过去、现在、未来。过去佛是燃灯古佛,现在释迦牟尼佛,未来佛是弥勒佛。 一、关于“世界”的认识 “界”有三界:如萨满教主张宇宙分为上、中、下三界,认为上层世界为神灵世界,中层世界为人类、动物之居地,下层世界为死神与魔鬼聚集之世界,即地狱。 其义与今天的“宇宙”同义。 一、关于“世界”的认识 2、关于今人对“世界”的界定 我们词典的解释为:“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总体”,或者“指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的某一领域或人类活动的某一方面”。 一、关于“世界”的认识 (二)本讲座对“世界”的划分 1、依据创造世界的主体可以分为 (1)“自然”或称“天然” 自然界指客观物质世界,是在人的意识以外、不依赖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它既包括人类已知的、也包括人类未知的物质世界。如日月星辰、山川湖泊、植物动物等。又称“自在的世界”。 一、关于“世界”的认识 (2)文化或称“人然” 它是由人类创造的各种有形的和无形的、物质的和精神的、传统的和现代的所有造物的总称。具体包括物质文化(人化自然)、制度文化(风俗习惯、道德、规章法律)、精神文化 (科学艺术哲学宗教等)。或称“自为的世界”。 一、关于“世界”的认识 2、根据有无形体形状可以划分为 《易经·系辞》原文:“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简单讲,形而下就是指具体的,感性的事物。形而上就是指比较抽象的规律,原则。 (1)有形的世界(“器”)(自然之物和人造之物); (2)无形的世界(“道”和“理”)(自然之理(天理、物理)和人造之道(天道、人道))。 一、关于“世界”的认识 钱穆研究指出:《庄子》说:“道行之而成。”这犹如说,道路是由人走出来的。唐代韩愈在《原道》篇里说:“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这是说,道指的由这里往那里的一条路。可见道应有一个向往的理想与目标,并加上人类的行为与活动,来到达完成此项理想与目标者始谓之道。因此道,必由我们之理想而确定,必又由我们之行动而完成。人之行动,必有其目的,由于实践了整个历程而到达此目的,若再回头来看,此整个历程便是道。 一、关于“世界”的认识 “道”有:“天道、地道、鬼神之道、人道等”。孔子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中庸》又说:“道并行而不相悖。” 王弼注《易经》说:“物无妄然,必有其理。”这是说宇宙间一切万物,决不是随便而成其为这样的,宇宙万物,必有其一个所以然之理。王弼又接着说:“统之有宗,会之有元。故自统而寻之,物虽众,则知可以执一御也。由本以观之,义虽博,则知可以一名举也。” 一、关于“世界”的认识 郭象注《庄子》,也说:“物无不理,但当顺之。”朱熹说:“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一旦豁然贯通,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 道脱离不了人事,脱离不了人的行为与活动。没有道,可以辟一条。道太小,可以放宽使之成大道。道之主动在于人。 但理则不然,人只能发现理,却不能发明创造理。 一、关于“世界”的认识 从前人不懂飞机之理,现在给人发现了。但人最多也只能发现此飞机之理.并不能说人发明创造了飞机之理。因飞机之理,乃飞机之所以然,在没有飞机以前,应该先已有了飞机之理之存在。人类只能依据此早已存在的飞机之理来创造出飞机,但人类不能因想造飞机,先创造一飞机之理。一切创造皆得依于理,不能于无理处创造出理来。因此,道是待人来创辟来完成的,其主动在于人。而理则先事物而存在,不待于人之创,其主动不在人。因此,理先在,一成不变。道创生,变动不居。这是道与理之间一很大的不同点。 一、关于“世界”的认识 理是规定一切的,道是完成一切的。求完成,不限于一方法,一路线,所以道属于多,可以变。而规定一切的理,则是惟一的,绝对的,不变的。即就以茶或咖啡解渴之例来说,茶可以解渴,咖啡也可以解渴,所以或些地区喝茶,或些地区饮咖啡。解渴之道多端,尽可以不同,但论其所以能解渴之理则是一。茶与咖啡之所以能解渴,则有同一理存在。所以道虽多端,而理则一致。道虽可变,而理则前定。 二、关于“知识”的认识 (一)何谓“知识”? 关于知识的解释五花八门:Purser Pasmore:“用以制定决策的事实、模式、基模、概念、意见、及直觉的集合。” Badaracco:从人类活动中所获取的真理、原则、思想及资讯。郁次郎:是一种多元的概念,具有多层次的意义,知识牵涉到信仰、承诺与行动等,可分为内隐与外显知识。 D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泌尿科内镜随访制度.docx
-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高级)(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章节测验试题(答案).pdf
- 江苏海洋大学2023-2024学年第1学期《高等数学(上)》期末考试试卷(B卷)附参考答案.pdf
- 初中物理-内能知识点.doc VIP
- 《语文新课程改革研究》课程考试题库文学类专业(2023年)完整版.doc VIP
- 2023年新版征信报告详细版征信报告模板-Word-可编辑-有水印.docx VIP
- 餐饮店长个人年终工作总结.pptx
- 西门子azl52.00b1中文说明书.pdf
- 泌尿外科内镜技术的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doc
- 《仪器分析》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按章节).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