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鞘: 内鞘: 中间纤维蛋白的装配示意图 中间丝蛋白组装过程不需要ATP或GTP提供能量,不表现为踏车行为。 A 首先两个单体的杆状区以平行方式形成双股螺旋同/异型二聚体; B 然后两个二聚体以反向平行和半分子交错的形式组装成四聚体(无极性)。 C 四聚体首尾相连组装成横截面由32个中间丝分子组成、长度不等的原纤维; D 8根原纤维构成柱状的10 nm纤维。 中间丝主干主要由中间丝蛋白的杆状区构成,其N端和C端出在中间丝组装中发挥作用外,还是与细胞的其它结构成分相互作用的主要位点。 与微丝微管组装模式不同,在细胞内新的中间丝蛋白可通过交换的方式掺入到原有的纤维中去。 中间纤维形成的模型 中间丝组装与去组装的调控 中间丝的组装与去组装似乎与中间丝蛋白亚基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有关。 有丝分裂前期即将去组装的中间丝被磷酸化,然后中间丝上被磷酸化的蛋白亚基与14-3-3蛋白结合,导致中间丝网络解体; 分裂结束后,中间丝蛋白的可溶性组分发生去磷酸化,14-3-3蛋白从中间丝蛋白亚基上脱落,中间丝蛋白重新参与中间丝网络的组装。 三、中间丝与其他细胞结构的关系 细胞质膜 中间丝在胞质中形成发达的纤维网络,并与细胞质膜特定部位连接,并通过一些跨膜蛋白与细胞外基质或相邻细胞的中间丝间接相连。 核膜 由V型中间丝蛋白组装而成的核纤层结构在核膜内侧呈正交网状排列;核纤层与内核膜上的核纤层蛋白受体相连,成为核膜的重要支撑结构;核纤层还是染色质的重要锚定位点。 核纤层的结构 细胞分裂过程中,核纤层的解体与重新组装与核纤层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有关。有丝分裂前,核纤层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增加,至核膜解体前核纤层蛋白被高度磷酸化,而在有丝分裂末期则发生去磷酸化。 细胞质骨架成分的比较 细胞骨架结构图:微管参与维持细胞形态、物质的运输、染色体分离;微丝参与肌肉收缩、细胞运动、胞质分裂、维持细胞形态例微绒毛的形态;中间纤维参与维持细胞形态,提供支持力,增强抗张、抗压、抗剪切等能力。 微丝/肌动蛋白纤维 微管 中间纤维 微丝/肌动蛋白纤维 作业 1、名词解释 ①微丝;②微管;③中间丝;④微管组织中心; ⑤踏车行为 2、简答题 细胞内同时存在微管、微丝和中间丝等几种骨架体系,它们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各承担了什么样的角色?其间又有何关系? 除支持作用和运动功能外,细胞骨架还有什么功能?谈谈你对细胞骨架功能的认识。 * * * 2.20世纪40年代,电镜的发明,把我们的视野带到了更微观的世界(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可达2nm,其放大倍数为106),相继的发现了许多重要的细胞器。 3. 细胞骨架虽然遍布于细胞中,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及细胞的运动等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当时并没有发现细胞骨架的存在。主要是因为一般电镜制样采用饿酸低温(0-4℃)固定,而细胞骨架在低温下会发生解聚。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采用戊二醛常温固定的电镜制片技术,才逐渐认识到细胞骨架的客观存在。 4. 近些年,关于细胞骨架的研究进展的非常迅速,特别是一些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如免疫抗体荧光技术、细胞骨架的激光共焦研究技术,也让我们能够从分子水平上去认识细胞骨架的结构,去解释细胞骨架的功能机制。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是近年发展起来的目前世界上先进的分子细胞生物学分析仪器,较传统显微镜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传统的荧光显微镜是采用很宽的照明光束照射在整个样品上,样品整个厚度被同时连续照明,样品的焦平面以及焦平面以外的结构共同成像,造成图像的模糊,这使目镜中的整个图像分辨率降低,清晰度下降,当样品比较厚时这种现象尤其突出而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解决了这个问题 * * * * * * * * * * TnI —抑制肌球蛋白ATPase活性 * 。 * * * * * 微管在中心体部位的成核模型 13个γ微管球蛋白组成环状结构; αβ异二聚体加到γ微管球蛋白末端; γ微管球蛋白只与α微管蛋白结合; 靠近中心体为负极,远离中心体为正极。 一对中心粒 γ微管蛋白形成的环状结构 从中心体的成核位点生长的微管 基体和其它微管组织中心 基体:纤毛及鞭毛内微管的发源地 在结构上其与中心粒基本一致,其外围由9组三联体微管构成,A管为完全微管,BC为不完全微管。 鞭毛中的二联体微管 基体中的三联体微管 微管稳定性差异 细胞质微管、纺锤体微管: 处于组装、去组装的动态平衡中 纤毛及鞭毛中的微管: 相对稳定 神经突起内的微管: 相当稳定 微管这种动力性不稳定通常发生在正极或中心体的远端;当微管的游离端与某些细胞结构结合后,整根微管就会变得相对稳定。 四、微管的动力学性质 五、微管结合蛋白对微管网络结构的调节 根据分子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