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中学初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2012学年.docVIP

书院中学初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2012学年.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书院中学初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2012学年

书院中学七年级(上)语文期中模拟试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出题人:王卫民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18分) 一、默写(10分) 1、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 ___。 (2分) 2、________ 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2分) 3、_______ __ 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2分) 4、时人不识凌云木,_______ _ ______。(2分) 5、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 _ _______。(2分) 二、基础知识(5分) 6、《社戏》这篇小说的作者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分) 7、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难兄难弟 不知所措 瘦骨嶙峋 B、头晕目炫 小心翼翼 吞噬 C、风烛残年 故弄玄虚 怒不可谒 D、驰骋 推推搡搡 溪跷 8、唐代很多诗人有别名,比如李白人称“诗仙”,杜甫人称“诗圣”,被人称为“诗魔”的唐代诗人是 ,被人称为“诗豪”的唐代诗人是 。(2分) 三、阅读古诗,回答问题(3分) 《登岳阳楼》 【唐】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9、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1分) 涕泗: 10、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 B、颔联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共14分) 一、课内文言文(8分)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1、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1)或以钱币乞之 【注释】:①面:当面。谀:奉承。②辄:就。③龃龉(jǔyǔ):上下牙齿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④直道:直率的方式。 15、翻译句子: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高帽”一词的意思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7、你从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共26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着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A、第一段第3句的“点”、“磕”、“退后”、“上前”等词生动地表现了少年们驾船技术的熟练。 B、上文有三处写到豆麦,都是为了说明夜气里清香的来源。 C、第三段中的

文档评论(0)

kai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