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侧面碰撞安全培训技术方案.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侧面碰撞与车身结构 侧面碰撞与车身结构 侧面碰撞与车身结构 侧面碰撞与车身结构 侧面碰撞与车身结构 被动安全系统介绍 由于车身侧面碰撞时允许的变形(凹陷)空间小,因此,车身侧面结构的碰撞安全性设计原则是:提高侧面结构的抗撞击强度,减小碰撞凹陷变形,保证座舱的完整性及生存空间。 保证座舱在侧面碰撞下的完整性,其结构设计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1)合理设计座舱的梁框架结构,将侧向撞击力有效地转移到车身结构上具有承载能力的梁、柱、门槛、地板、车顶及其他构件上; (2)加强车门强度,如设置车门横向加强梁; (3)增加车身侧面框架的抗冲击强度。除保证各梁构件的强度外(通过板厚、断面形状设计),各梁构件之间的连接部位强度也要提高,从而使侧面撞击力传递到整个车身部分; (4)增加门槛强度,如增大门槛梁的断面面积,在封闭断面内设置加强版,以及用发泡树脂填充门槛梁的空腔; (5)加强地板中部的地板通道,提高车身抗弯强度; (6)合理设计及布置门锁与铰链,防止撞击时车门自动开启,又要保证撞击后,车门能容易被打开。 侧面碰撞与车身结构 谢谢 汽车侧面碰撞安全培训 2012.2 1、汽车碰撞安全误区 2、安全气囊知识介绍 3、侧面碰撞试验 介绍 4、侧面碰撞与车身结构 目录 很多人买车的第一条件是“安全”,但对于安全,各人有不同的看法。除去主动安全性外,车身的碰撞安全就是我们所理解的狭义的安全性了。 其中涉及了不少我们之前的认识误区。下面提到的误区你也有么? 汽车碰撞安全误区 一、防撞钢梁越硬越好 这个问题是要综合考虑的。总体而言,防撞钢梁是为了保证车辆在低速碰撞的时候不至于发生过多的形变,损伤过度。但如果防撞钢梁的结构强度远远超过车体自身强度的话,撞击力量就会直接传递到车身,这样即使防撞钢梁没有明显损坏而车体却已经遭受损伤了。   不过有防撞钢梁肯定会比没有防撞钢梁要好,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特别是在低速碰撞的事故中,没有防撞钢梁的汽车会受到直接的损伤,破坏车内零部件。所以,防撞钢梁一定要有,但是硬度是要与车身设计匹配,达到低速抗撞击,高速吸能的目的。 汽车碰撞安全误区 二、关于车身刚度 车身刚度,就是我们通俗地说车身硬不硬,我们一般通过车辆碰撞后是否发生很大变形来判断。在人们心目中一般会认为碰撞后车身变形小的比较好。  其实我们不妨进行一个极端的假设。例如我们开的汽车具备可以媲美坦克的刚度,然后撞击在一处刚性的物体上。由于两者的的刚度都极高,几乎没有任何缓冲,汽车瞬间停止,但里面的人员由于惯性是不会停止的,他们会以极高的速度撞在车内,又或者被安全带严重损害等等。因此,整车过高的刚度显然是不行的,必须要有缓冲吸能区。 汽车碰撞安全误区 极硬的车体在碰撞时对车内成员反而是一种伤害   但过低的刚度却会导致车辆在碰撞后被压扁,里面的成员一样会受到致命的伤害。因此目前车身通常会将乘客舱刚度设计得非常高,而前部和后部都作为吸能区。大量的数据表明,新设计的车辆比旧式设计的汽车,乘客舱的刚度要高上很多很多。这也是为什么在英菲尼迪案件中,肇事者毫发无损的重要原因。通俗的说,一部安全的车,要有硬也有软的地方,机械仓要变性吸能,乘员仓要坚硬防护 汽车碰撞安全误区 三、车身重的车安全还是轻的安全? 现在为了节能环保,开始流行轻量化车身。由于车身轻量化而引起一个普遍的观点认为:只要汽车前后吸能区在碰撞的时候形变足够大,就能把能量完全吸收,轻量化的车身也是安全的。   其实这种观点也是片面的,并且是复杂化的,过于信赖所谓的碰撞吸能技术。如果车辆撞击的是一根电线杆或者一棵大树这类刚性的物体,车身的重量就不会显得太重要,只会取决于吸能的好坏。但如果是两车相撞,由于两者承受的力量大小是一样的,只是方向相反,车身较轻的一方必然会更快地减速,因此里面的成员受伤的几率也会更大。 汽车碰撞安全误区 气囊知识介绍 安全气囊是1958年发明的,由于它在汽车碰撞事故中能够有效保护乘员,减少伤亡,近20年来在北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得到迅速发展和普及。美国在1997年就要求出厂轿车中必须安装前排乘员安全气囊。我国对安全气囊技术很重视,现在新车型也基本都装有安全气囊。 安全气囊模块的全名称应为SRS AIRBAG,而SRS是英文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的缩写,直译为辅助防护系统或辅助约束系统。安全气囊只是SRS(包括座椅、安全带、安全气囊及护膝板等)的一部分,是辅助防护系统中能够起缓冲作用的一种装置,由于气囊属于安全装备之一,所以一般也称为“安全气囊(Safe Air Bag)”。 气囊知识介绍 当

文档评论(0)

123****66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