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当代文学史.要点.ppt

  1. 1、本文档共1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当代文学史 使用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下)》 朱栋霖 授课教师:郭晶晶 绪论 一、中国当代文学定义 “中国当代文学” (1)1949年以来的中国文学。 (2)发生在特定的“社会主义”历史语境的文学。 (3)“当代文学”这一文学时间,还有另一层含义,就是一个从文学“一体化”到其解体的文学时期。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二、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 1、五四新文学为代表的启蒙文化传统 2、抗战以来的战争文化传统 两个传统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都起到过积极的作用。 三、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概况 1、20世纪50-70年代中期的文学 在文学创作上,大多数作家呈现出一种明确的欲纳入主流政治文化体制的理性自觉。创作出大量运用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强调政治目的性和政治功利性的作品。 在当代文学史的发展过程中,仍有一条“五四”新文学(启蒙责任、文人意识、关心人性和人的精神境遇、重视文学自身价值等等)的传统若隐若显地存在着,并支配着知识分子对社会责任和文学理想的追求。 文化大革命使文学遭受空前劫难:“政治”直接“美学化” 。但仍有地下文学,保持着一种连贯的知识分子精神,为一个时代保存了弥足珍贵的文学声音。 2、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的文学 当代文学的真正复苏以1978年8月开始的“伤痕文学”为标志。 1980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含义比较宽泛的“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针(新“二为”方针) ,从而取代了毛泽东在《讲话》中所强调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和“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 80年代的文学充满过渡期的特点。 80年代的文学队伍,主要由两代作家构成,一代是在50年代成长起来的作家,他们有过苦难的经历,“文革” 后重返文坛,成为80年代文学创作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创作普遍表现出对现实政治生活的干预精神和对人性的赞美,可以说是“五四”传统的精神主题在当代的再现。 另一代是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作家,他们在青少年时代过早地经受了被虚伪的理想主义所欺骗和愚弄的惨痛体验,其中大多数人曾在“上山下乡”中感受了民间生活和民间文化的熏陶,当他们开始写作时,由最初的知青题材到稍后的寻根文学,反映出新的民间化的创作趋向。 90年代的基本文化特征:知识分子在“共名”状态下持有的一元化的政治社会理想被淡化,多元文化格局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在文学创作上体现为作家放弃了宏大历史叙事,转向个人化的叙事立场,特别是由此走向了对于民间立场的重新发现与主动认同。 “无名”状态。 “共名” 即某种时代主题支配了一个时期的思想文化。 “无名”不是说没有时代主题,而是指一个时代并存着多种主题,文化工作和文学创作都反映了时代的一部分主题,但不能达到“共名”状态。 第1编 20世纪50——70年代中期文学 第一章 十七年文学思潮(1949-1966) 一、文学的转折(1948-1949) 1、1948:共和国文学的前奏 钱理群《1948:天地玄黄》 2、1949:文学规范的建立 1949年7月2日到19日,中华全国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第一次文代会”)召开,这一事件被当作是“当代文学”的起点。 ▲新的文学规范 (1)毛泽东文艺思想成为新中国文学艺术的指导思想。 (2)文学思潮转变,文学由过去的“百音竞奏”转变为“一种声音”,开始了当代文学的“一体化”进程。 (3)把解放区文艺作为新中国文学艺术的楷模,继承和发展了解放区文艺的精神内核 。“二为”方针 (4)具体表现在创作上,以“建设新的人民的文艺”为目标。(倾向于写重大题材和主题,以塑造英雄形象为首要任务,追求语言、形式和风格上的民族化和大众化 ) 二、“方向”在矛盾中延伸 (一)三大批判运动 1、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1950——1951年)。对作家、知识分子发出“信号”,要求他们进行思想改造,力求与国家确立的政治方向保持一致。 2、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胡适的批判(1954——1955年)。目的是掀起一场“反对在古典文学领域毒害青年三十余年的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斗争”,推动了大规模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3、对胡风集团的批判(1955年)。将文艺思想的批判完全转变为组织上的和政治上的对敌斗争 (二)文学创作领域的批判 1、对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的批判。 2、对路翎《洼地上的“战役”》的批判。 三、百花文学和文艺界反右扩大化 1956年 ,“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四、

文档评论(0)

ss558633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