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六课同步练习及答案.doc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六课同步练习及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六课同步练习及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同步练习 一 单项选择题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是指 A.人们从事的一切活动 B.主观活动以外的一切活动 C.人有目的地从事的活动 D.直接现实性活动 3.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 “人造或人为世界”的事实说明 A.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4.“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孔子的这段话最能体现的哲理是 A.认识要与时俱进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认识要和实践相结合 5.“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强调的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朝同一方向迈进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这句话A.真理B.真理和错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C.真理和没有确定的界限真理 ①真理是无条件的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 ③真理是具体的 ④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的进入了高一级的程度。”这是人类认识发展的总规律。上述论断主要说明了 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C.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D.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13.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十一五规划”在原提出的2010年GDP比2000年翻一番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目标。更高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这一更高目标的提出从认识论上表明 A.坚持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B.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 C.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D.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深化和发展 1930年,人们发现并证实了太阳系第九大行星—冥王星的存在。最近,美国科学家又利用先进的观察仪器,发现了比冥王星距太阳距离远30亿公里的“塞德娜”,认为这可能是太阳系的第十大行星,但许多天文学家对此提出了异议。这说明人的认识 ②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④随着实践的深入而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简答题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据说是“镇水”用的。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庙僧一时无计可施,待到10年后募金重修山门,才感到那对石兽之不可或缺,于是派人下河寻找。按照他的想法,河水东流,石兽理应顺流东下,谁知一直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不见其踪影。这时,一位在庙中讲学的先生提出其见解:石兽不是木头做的,而是由大石头制成,它们不会被流水冲走,石重沙轻,石兽必然于掉落之处朝下沉,你们往下游找,怎么找得到呢?旁人听来,此言有理。不料,一位守河堤的老兵插话:我看不见得,凡大石落入河中,水急石重而河床沙松者应求之于上游。众人一下子全愣住了:这可能吗?老兵解释道:“我等长年守护于此,深知河中情势,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众人听后,无不服膺。寻找者依照他的指点,果真在河的上游发现并挖出了那两头石兽。    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   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马寅初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人口的增长率是每年增长千分之二十二以上,有些地方甚至达到千分之三十,这实在是太高了。如此发展下去,五十年后,中国将有二十六亿人口。由于人多地少,恐怕连吃饭都成问题。于是.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控1962年到1972年,十年里我国累计出生了3亿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提倡计划生育。进入21世纪,我国已成功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高增长”向“低出生、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的?20年的发展方向?”三个问题时,他一连说了三

文档评论(0)

aicen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