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柴油机混合气形成和燃烧
§3-1 柴油机混合气形成
一 两种基本形式
()
将燃料喷在燃烧室空间使之成为雾状,再利用空气运动达到充分混合。
特点:
1 对燃料喷雾要求高 () (
2 对空气运动要求不高 ( 后期燃料易被早期燃烧产物包围,高温裂解
( 排气冒烟。
3 但初期空间分布燃料多,燃烧迅速 ( (,( ( 工作粗暴。
() (M)
()
特点:
1 对燃料喷雾要求不高 ()
2 放热先缓后急 ( (,( ( 工作柔和,噪声小,经济性较好。
3 但低速性能不好,冷起动困难。对进气道、燃料供给系统和燃烧室结构参数
之间的配合要求很高,制造工艺要求严格。
二 燃料的喷雾
()
只有当燃料与空气充分接触,形成可燃混合气时,才有可能燃烧。接触面积越大,可燃混合气越多,燃烧越完善。
1 ml 油滴: 1 个, d = 9.7 mm,S = 245 mm
雾化: 个,d = 40 (m,S = mm
面积增大 5090 倍,燃烧反应机会大大增加。
()
1 油束
燃油喷射 - 高压、高速。
一级雾化-汽缸中空气的动力作用将油束撕
裂成片、带、泡或大颗粒的油滴。
二级雾化-空气动力作用将片、带、泡或大
颗粒的油滴再粉碎成细小的油滴。
油束中央速度高,但浓度也高,油滴集中,
颗粒大。边上油滴松散,颗粒小。但也有说法正
好相反,中央油滴速度高,颗粒小,边上颗粒大。
2 着火条件
浓度、温度为着火的必要条件
中间油粒大, 浓度偏高。
外侧混合气形成快,物理准备快,但初期温度不
高,化学准备没有跟上。等温度适合于着火了,油粒
又过分发散,也不会着火。要控制好浓度与温度的进
程,使之正好配合,方可着火。
()
1 油束射程L
并不一定越大越好,这要根据混合气形成的机理与燃烧室形状具体分析。
L (( ( 燃料喷到壁面上多 ( 空间混合气太稀。
L (( ( 燃料集中 ( 混合气分布不均匀,空气利用(。
2 喷雾锥角(
反映油束的紧密程度。
孔式喷嘴 — (( ( 油束松散,粒细。
轴针式喷嘴 — (( ( 油束紧密,粒粗。
3 雾化质量(雾化特性)
细微度 — 油滴平均直径 细:雾化好
均匀度 — 油滴最大直径 - 油滴平均直径 匀:雾化好
粒细(均匀度好,粒粗(均匀度差。
()
单位时间(或曲轴转角)的喷油量随时间(或曲轴转角)的变化规律。
喷油规律影响放热规律,放热规律影响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
1 喷油延迟角
喷油提前角( — 开始喷油 ( 上止点的曲轴转角。
(’ — 上止点 ( 停止喷油的曲轴转角。
喷油延迟角((((((’( — 开始喷油 ( 停止喷油的曲轴转角。
2 喷油延迟角对性能的影响
((((((’((( ( 喷油持续时间长, 工作柔和,但油耗增大, 排放变差。
((((((’((( ( 喷油持续时间短, 油耗下降, 排放好,但工作粗暴。
3 喷油延迟角的比较
a. ((((((’((( ( 油耗(, 排放好,但工作粗暴。
b. 先急后缓
(( ( 工作粗暴。
(’( ( 油耗( , 排放差。
c. 先缓后急
(( ( 工作柔和。
(’( ( 油耗( , 排放好, 尽量采用,但很难做到。
()
1 孔式喷嘴
主要用于直喷式燃烧室中。
孔数: 1~5个,( = 0.25~0.8 mm。
雾化好,但易阻塞。孔数越少,雾化越好,但也易阻塞。
2 轴针式喷嘴
主要用于分隔式燃烧室中。
( = 1~3 mm,通道间隙 ( = 0.025~0.05 mm。
雾化差,但有自洁作用,不易阻塞。
三 气流运动对混合气形成的影响
()
()
组织气流运动,加速混合气形成。
1 进气涡流
使进气气流相对于汽缸中心产生一个力,形成涡流。
(1)
特点: 气道母线与汽缸相切。
优点: 结构简单,气流阻力小 ( (
缺点: 涡流强度对进气口位置敏感。
(2)
特点: 进气道呈螺旋型。
优点: 能产生强烈的进气涡流。
缺点: 工艺要求高,制造、调试难度较高
2 挤气涡流
活塞上行: 将活塞顶隙的气体挤出流向燃烧室中,形成挤气涡流。
活塞下行: 燃烧室中的气体流向活塞顶隙处,形成反涡流。
挤气间隙( ( 挤气涡流强度(
挤气面积( ( 挤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