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因重组(genetic recombination) 指一段DNA在细胞内或细胞间,甚至在不同个体或物种之间进行交换,并能在新的位置上复制或转录,乃至翻译。 17.1 基因的天然重组 17.1.1 接合作用(conjugation) 17.1.4 位点特异重组 位点特异重组(site-specific recombination) 是由整合酶催化,在两个DNA序列的特异位点间发生的整合。 特点:在供体与受体的特定位点的短同源序列之间,DNA精确切割, 连接。 DNA不丢失、不合成、不交换对等部分(有时是一个DNA分子整合到另一个DNA分子中,又称整合式重组),需要位点专一性的蛋白质因子参与。 同源重组的Holliday模型 ①两个同源染色体DNA排列整齐; ②一个DNA的一条链断裂,并与另一个DNA对应的链连接,形成Holliday中间体(holliday junction); ③通过分支移动(branch migration)产生异源双链DNA (heteroduplex DNA); ④Holliday中间体切开并修复,形成两个双链重组体DNA,分别为: 片段重组体(patch recombinant) 拼接重组体(splice recombinant) 同源重组的生物学意义 维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有助于DNA的损伤修复。 有助于真核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正确分离。 为基因打靶技术和基因敲除/敲入动物模型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基因敲除(gene knockout):利用同源重组原理,有目的地去除(敲除)实验动物体内某特定基因的技术,以用于观察目的基因的功能。 构建同源重组载体; 导入胚胎干细胞(embryo stem cells,ES); 通过同源重组敲除原有基因; 将敲除成功的ES细胞转入小鼠囊胚(blastocyst)中参与胚胎发育; 合理培育,筛选出两个等位基因都被敲除的纯合子小鼠; 观察、研究小鼠的表型变化。 17.2 基因的人工重组 (2)基因工程的诞生(1972—1976年) 20世纪70年代初,人们发现了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和可作为基因工程载体的细菌质粒,使基因工程从理论走向实践。 1972年:Berg 用EcoRⅠ分别酶切猿猴病毒SV40 DNA和λ噬菌体DNA并用连接酶将之连接起来, 第一个重组DNA分子诞生。 1973年:Cohen将酶切的DNA分子与质粒连接,并将其转化入E.coli。 至1976年:相关科学家完成了DNA重组相关的载体与受体细胞的安全性改造。 (3)基因工程技术的成熟(1977-1980) 1977年,Itakura等人首次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人的生长抑素基因;Ullrich等人克隆并表达了人的胰岛素基因。 1978年,美国Genetech公司开发出重组大肠杆菌合成人胰岛素的生产工艺,拉开了基因工程产业化的序幕。 (4)基因工程技术的腾飞(1980-至今) 1982年:转基因小鼠。 1983年:转基因植物技术的建立。 1990年:基因治疗技术用于临床。 1991年: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 1996年:体细胞克隆羊Dolly诞生。 17.2.2 基因工程技术中常用的工具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A聚合酶 末端转移酶 DNA连接酶 多核苷酸激酶 碱性磷酸酶 3)可变酶 所识别的序列中有一个或几个碱基是可变的(通常用N表示),并且识别序列往往超过6个核苷酸。例如: BstpⅠ识别序列为GGTNACC,其中有 1个可变碱基; BglⅠ识别序列为GCCNNNNNGGC,其中有5个可变碱基。 4)能识别和切割甲基化序列的酶 例如,DpnⅠ可识别和切割甲基化序列GATC(其中的A被甲基化后才能被该酶识别和切割)。 5)具有星号活性的酶 17.2.2.2 DNA聚合酶 可将脱氧核糖核酸连续地加到双链DNA分子引物链的3-OH末端,催化核苷酸聚合。 (1)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DNA polymerase I,DNA polⅠ) 是由大肠杆菌pol A基因编码的一种单链多肽,具有5′→3′聚合酶活性、5′→3′和3′→5′核酸外切酶活性。DNA polⅠ的5′→3′聚合酶活性和5′→3′核酸外切酶活性协同作用,可催化DNA链发生缺口平移(nick translation)反应,因而常用于DNA探针的标记。 (2)Klenow片段 功能:具有5 ′→ 3 ′聚合酶的活性以及3 ′→ 5 ′核酸外切酶的活性。 作用: 补平限制酶消化DNA形成的3 ′末端; DNA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