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双调·大德歌春》参考课件1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 初中 高中 教案 课件 试卷 * * 双调.大德歌.春 ----关汉卿 关汉卿 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一作一斋)、己斋叟。大都(今河北安国)人。大约生于公元1220年前后(金代末年),卒于公元1300年前后(元成宗大德初年)。曾任太医院尹。与戏剧作家杨显之,散曲作家王和卿、杂剧女演员珠帘秀等交游。系大都杂剧写作组织玉京书会的最重要作家,也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戏剧家 与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居首,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关汉卿也是著名散曲作家,今存套曲14、小令35(一说57),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描绘都市繁华与艺人生活,羁旅行役与离愁别绪,以及自抒抱负的述志遣兴。  【双调】大德歌 春 子规啼,不如归①,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②,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③,则见双燕斗衔泥④。 作品注释 ①子规啼,不如归:子规啼声很像人说“不如归”,容易引起离人的乡愁。 ②憔悴:疲惫没有精神。 ③鱼雁:书信的代称。古人认为鱼雁能传递书信。 ④则见双燕斗衔泥:只见一对对燕子争相衔泥筑巢。 解题 关汉卿的大德歌分别写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以一位闺中女子的口吻抒发其久久盼望离人归来,而屡屡失望的相思之苦。 曲名以“春”为题,表现的是对于春日即将回归大地,而游子依旧滞留他乡的情怀。以春季而人未归,抒写女主人公的哀怨情愫。 作品鉴赏 1、本曲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曲子以“归”为诗眼。首句“子规啼”,因其声若“不如归去”,能发闺妇怀远之情。二、三句妙用三个“归”字,贴切、自然流畅,强烈地传达出思念的情感。 2、子规的啼声触动了抒情主人公的什么情思? 此曲首二句“子规啼,不如归”,既写景,又写时。烘托出游子心中思乡之情。 因为古人以为子规(即杜鹃鸟)的鸣啼声,听来仿佛“不如归去”之音,氢往往借由子规的鸣啼声,来象征游子因思乡而兴起不如归去的情怀。 3、为何“几日添憔悴”? 第三句写道:“道是春归人未归。” 则将女主人公心中因思夫情怀而引发的伤感,透过“春归”而“人未归”的比较,表达得更为深刻。由于盼人人不至,精神饱受折磨,于是引出“几日……絮飞”两句。 “几日添憔悴”是形容思夫而导致身心憔悴之快速。是从外形上描绘其愁苦。 4、“虚飘飘柳絮飞”表达的是怎样的一种心理状态? “虚飘飘柳絮飞”,表面写的是景,实际是透过暮春柳絮的虚飘情景,来比喻自己因思夫而憔悴虚弱的身躯与心灵。情侣在外是凶、是吉、是祸、是福都不得而知,不能不令人担心。因而心绪不定,正如虚飘飘的柳絮,无所适从。 5、说一说“添”字妙处 在飘飘柳絮衬托之下,“添”字尤见精神,准确地把握了因“思”而起的恍惚神态。 7、“一春鱼雁无消息”与“见双燕斗衔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怎样的一种感情? “一春鱼雁无消息”是说:她等了整整一个春天,九十个日夜啊,却一点消息也没等到,痛苦已极,百无聊赖。妙的是作者未从正面明写这种感情,而是宕开一笔,用“则见双燕斗衔泥”来反衬。燕是“双燕”,它们为筑爱巢在比赛着衔泥。此情此景,和孤居独处、落落寡欢的少妇形成鲜明的对比,不禁使人又添几分苦涩。 以双燕衔泥营巢继续映衬和强化浓郁的思念和独寂之情。 主题与艺术手法 此曲开头用的是比兴手法。中间写少妇的离别之苦,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最后用双燕衔泥反衬少妇的孤独之苦。全篇紧紧围绕一个“春”字,从各个侧面描绘,突出了少妇的思念。行文上惜墨如金,不蔓不枝。 本文写景和诉情都展现出极为高妙的创作手法,而且用语和修辞在浅显平淡中呈现出高雅的韵味,可以说是元代散曲中的佳作。 哀伤的景物可以表达愉悦的情感,同样欢乐的景物也可以传达哀伤的感情。这种写法往往可以将情感进一步升华。 对写作的启示 常见的情景关系图: 乐景——乐情哀景——哀情乐景——哀情哀景——乐情 课后作业 比较本曲与《越调﹒天净沙??秋》的异同点 优质 高效 实用 一册在手 备课无忧 * * * * * *

文档评论(0)

bo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