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石质荒漠化(风蚀) 次生盐渍化 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降水递减; 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 荒漠化效应和水-气-生相互作用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位置: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 一线以北(相对位置) 亚欧大陆内部(海陆位置) 人为因素 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具体主要环节和程序如下图: 关键词: 干旱 物理风化 风力作用 为什么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基本条件 物质基础 干旱的气候 ——潜在因素 干旱 的气候 大风日数 多,且集中在 冬、春两季 植被稀少,平地多沙质沉积物(物质疏松) 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动力条件 物理风化和风力强 戈壁与沙漠 歌词改编:你是风儿,我是沙,加上干旱的他,点缀荒漠化 气候异常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温、降水变率大 多雨年 持续干旱 抑制风沙活动 加剧荒漠化进程 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植被 下渗 加强 加强 地面干燥 植物 减弱 空气 减小 减少 增强 盐渍化____化____化 荒漠化 减少 蒸腾 湿度 减弱 径流 蒸发 沙漠 石漠 降水 蒸发 说明了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活动 气候:深居内陆 山岭阻隔 干旱 植被:草原、 荒漠为主 东部:草原 西部:沙漠、戈壁 生态 环境: 脆弱 地表水缺乏,河流少 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 大风天多,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 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地形:东部:内蒙古高原(辽阔坦荡) 西部:山脉盆地相间分布(三山夹两盆) 胡杨林 “胡杨生而千年不死, 死而千年不倒, 倒而千年不烂” 干枯的胡杨林 1、荒漠化的发展过程 分散的土地退化 最终连接 荒漠般景观 加剧加速发展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2、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人口压力 2)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自然条件 人类活动 1.根本原因 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人类的活动不当 2.具体原因 2.人为原因的表现 据统计,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中,人类活动不当引起的占90%以上。 (1)过度樵采 (2)过度放牧 (3)过度开垦 过度开垦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 主要危害 典型地区 人为因素 能源缺乏地区 植被遭到破坏 半干旱草原 牧区,干旱 绿洲边缘 加速了草原退化 和沙化进程 农垦区周围 及荒漠绿洲 使土壤风蚀沙化 及次生盐渍化 (1)农业生产 土地退化、沙化土地的生产能力持续下降,导致食物短缺。 (2)破坏基础设施:流动沙丘威胁水库安全,埋没村镇、交通、水库、灌渠、良田。 (4)影响人们的生活:埋没村庄城市,为沙尘暴提供充足的沙源,恶化人们生存环境。 (3)交通:流动沙丘埋没公路、铁路,威胁交通安全;沙尘暴降低大气能见度,迫使机场关闭,公路停运。 四、荒漠化的危害 1.荒漠化防治的“三项内容” 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一) 荒漠化的防治可以概括为: “三项内容、两条原则和一个重点” 农耕(牧)区 过度带 沙漠(荒漠) 五、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2.“两条原则” 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3.“一个重点” 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 这是北京2002年春季的 某一个白天! 沙尘暴来了! 远在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北京的沙尘暴是否有关联?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学习目标 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止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1)荒漠化的概念 (2)荒漠化的原因 (3)荒漠化的危害 (4)荒漠化的治理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实质:土地退化 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1、荒漠化概念: 一、荒漠化的含义: 林地退化 耕地退化 草地退化 荒漠化的形成过程 荒漠化 过 程 植被破坏 地面裸露 风沙侵蚀 水土流失 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流失 土地的生产力长期丧失 荒漠般的景观 2、类型 西北地区的沙漠化;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华北平原的土壤次生盐碱化; 南方地区的红色荒漠化; 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的石漠化。 石质荒漠化(水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