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武帝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需要“有为”的政治思想作支撑,那么什么样的思想符合当时统治的需要呢? 董永卖身葬父,感动天地,并成就一段美好姻缘的故事,自西汉以来就在我国广为流传,并受到统治者推崇。世界上很多看过中国《天仙配》的人,都说这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体现。 (1)该故事起源与西汉以来的什么伦理观念有关? (2)该故事为什么能受到统治者推崇? 2、汉 代 教 育 状 况 教科书:儒家经典—五经 教官:五经博士 ——儒学垄断教育 官办最高学府:太学,考试合格做官 ——凭儒学入仕 地方教育系统:郡县立学校 ——儒学在民间独尊 评价 积极 消极 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2.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 3.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1.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有专制作风、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2.带有神学迷信色彩,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而宣扬纲常伦理 董仲舒的新儒学中有哪些积极成分?哪些又是在现实生活中要扬弃的? 第一单元 一、秦汉时期治国理论: 秦 汉初 汉武帝时 重法轻儒 (焚书坑儒) BC213年,始皇举行盛大宴会。博士(儒家)70人上前祝寿,仆射周青臣当面歌颂秦始皇完成统一的功德,博士淳于越(齐人)却建议始皇效法周分封子弟功臣,说:“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主张禁止诸生引证《诗》、《书》和百家语,以古非今——“入则新非,出则巷议”,诽谤朝庭,“惑乱黔首”,提出了“焚书”的建议,得到始皇的认可。当时所焚之书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统一前的列国史记;二是百姓收藏的《诗》、《书》等百家语。一律全部要焚烧。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如:有敢私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凡要学习的一律以吏(法)为师。严厉贯彻焚书令,使古代的文化典籍遭到极大的破坏。 焚了哪些书,又保留了哪些?手段如何? 一、秦汉时期治国理论: 秦 汉初 汉武帝时 重法轻儒 (焚书坑儒) 道家“无为”思想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汉初形势 战争破坏 社会凋弊 “无为” 黄老之学(道家) 与民休息 宽松 面对汉初如此形势,如果你是刘邦,你会怎样做? 从严法治国的法家到无为而治的道家 2、汉初的“无为” 一、秦汉时期治国理论: 秦 重法轻儒 (焚书坑儒) 汉初 道家“无为”思想 原因:社会经济 破坏严重 目的:恢复生产 安定人心 措施:休养生息 汉武帝时 根据材料说出汉初“无为”的作用有哪些?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lǐn yǔ 粮仓)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zi pin 母马)者而不得会聚。” —《后汉书.食货志》 作用: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材料二:汉武帝即位时,西汉国库中积蓄了大量的粮食和钱财,国家势力相当雄厚,有条件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国家也存在土地兼并、商贾膨胀、王国问题、边境不宁等问题。 ——《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反映了汉武帝时期存在着哪些问题? 汉武帝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诸子百家中哪一政治学说或哪一派的治国思想适应汉武帝的统治需要? ①法家: ①有利于加强专制集权 完全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 ②易导致暴政 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② 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②墨家: ③道家: ④儒家: ①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1、董仲舒生平(前179 ---前104年) 汉代儒学代表、大学问家 三次应对策问《天人三策》?受赏识、为官 晚年著《春秋繁露》 创制新儒学体系 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汉武大帝》汉武帝与董仲舒的对话 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材料二: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