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赈是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工代赈是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以工代赈是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镇巴县抓以工代赈促扶贫开发工作调查报告 镇巴县位于陕西省南端,汉中市东南隅,地处大巴山腹地,东邻紫阳、汉阴,南接四川万源、通江,北依西乡,是一个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高中山地区,全县总面积3437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252个行政村1383个村民小组,4个社区居委,共27.9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5.07万人。截止2006年底,全县有扶贫重点村185个,有贫困人口11·15万人,其中处于高寒山区、偏远乡村和受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的人口2·2万人,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长期以来,恶劣的自然条件、薄弱的基础设施,让全县人民苦苦挣扎在贫困线上。1984年实施“以工代赈”以来,镇巴县将“以工代赈”作为山区群众摆脱贫困的重要抓手,科学规划,本着要使农民直接增收,长期为农民服务,让农民长久受益这一以工代赈根本目的,确立了以解决农民生产、生活基本条件,稳定脱贫机制的指导思想,采用全民动员,民办公助等形式做好项目筹资。将项目突出安排在县乡道路、桥梁、农田水利、人畜饮水等农村基础设施和经济开发示范项目上,20多年来,累计实施以工代赈项目483个,累计完成工程投资14108.3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8823.62万元,地方配套资金5284.68万元。其中实施小毛垭至赤南等公路国债以工代赈示范项目3项,总投资265万元,其中以工代赈190万元。为群众发放劳务报酬467.5万元。是全县广大农民受益时间长、受益面广、受益资金较多的一笔大投入,为贫困地区的基础条件和群众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全县已有22个乡镇越过温饱线,2个乡镇实现硬脱贫,3·76万户15·46万人解决了温饱,项目区人均纯收入达1547元,超过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15元。 一、以工代赈建设成绩斐然 (一)改善了贫困地区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解决了贫困人口的温饱。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基本农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镇巴山大坡陡,气候差异大,耕地质量差且农业生产力低下,基本上是靠天吃饭。为此,该县抓住以工代赈实施机遇,大力建设基本农田,兴修水利。累计完成投资2259·88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1602·78万元,地方配套资金657·1万元,新修及改造基本农田5.3万亩,新修灌溉渠道244公里,扩灌农田2·2万亩,让昔日的“三跑田”(跑水、跑肥、跑土)变成了“三保田”,使一季田变为两季田,增强了抗灾害能力和农业发展能力。即使在该县1996年连续50天大旱,造成大面积减产的情况下,石坎梯地平均每亩还增产100多公斤。目前,该县人均农田由1984年的0.63亩增加到2006年的1.04亩,平均亩产由1983年的85.4公斤提高到410公斤,年增长15.78%。2006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9.7万吨,比1984年增长了2.232万吨,农民人均产粮达387公斤。 (二)解决贫困群众饮水困难,改善群众生活条件,确保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镇巴县地形复杂,雨量丰枯差异大,人畜饮水困难较为突出,其中最困难的地区大部分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和边远高寒山区,群众吃水靠冬天积雪化水,有的挖坑积水,人畜混饮,特别是干旱季节缺水现象极为突出,为了生存起早摸黑地到几公里外河沟池塘背水,严重地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工代赈把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作为重点,在具体实施中,坚持从贫困地区的客观实际出发,以引水、修池、建雨窖等行之有效的工程措施,采取民办公助的办法,完成投资867·4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586·4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81万元,新建人饮工程163处,完成供水管道铺设353公里,建蓄水池190座,建集水雨窖382口, 恢复供水工程13处,共解决了7.3万人8.3万头牲畜饮水困难。饮水困难的缓解,结束了项目区群众长期翻山越岭、人背肩挑,吃水贵如油的历史,同时,在较大程度上解放了劳动力,节约了劳动力资源。据测算,仅此一项,年均节约劳动力0.15万个,0.5万个工日。劳动力的解放,极大地促进了该县劳务输出产业的发展,2006年劳务输出5·1万人创收3·15亿元。在饮水解困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了饮水卫生条件,使地方病发生率明显降低,维护了广大群众身心的健康。 (三)解决偏远山区贫困农村用电困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发展。镇巴县水利资源丰富,在兴建小型水电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实施以工代赈以来共投资858·5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513万元,地方配套资金345·5万元,架设10KV输电线路163·9公里,实施了乱水泉电站500KW、鱼泉电站2×200KW等小水电工程建设和渔洞河电站的配套工程,新增小水电装机3211KW,并完成了小水电站的并网。为实现全县村村通电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使广大群众彻底告别了煤油灯照明时代,大部分群众还安装了打米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ai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