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稻有害生物抗性现状和治理对策051023.doc
水稻重大有害生物抗性发生现状与治理对策
邰德良 李 瑛 丁志宽 梅爱中 仲凤翔 王春兰
(江苏省东台市植保站,江苏 东台 224200)
东台市地处苏北沿海,是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水稻是本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67万hm2左右,年总产量2.5亿kg以上。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茬口布局、品种布局、栽培方式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水稻重大有害生物发生规律、为害特性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有害生物对农药的抗性水平显著提高,给防治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2000年以来,我们从水稻二化螟入手,对水稻重大有害生物抗性情况进行监测,对抗性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采取针对措施,改进防治技术,及时遏制了重大有害生物抗性发展势头,保证了水稻病虫防治技术体系的延续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为进一步研究其它作物有害生物抗性治理积累了经验。
1 水稻重大有害生物发生动态与为害现状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本市水稻重大有害生物经历了多次较大的种群交替演变过程。在以杂交中籼稻当家的80年代,水稻上主要有二化螟、大螟、白背飞虱、褐飞虱、纵卷叶螟等害虫和纹枯病、白叶枯病、叶尖枯病等病害。90年代中粳稻逐步取代杂交中籼稻以后,三化螟、稻瘟病明显抬头,白叶枯病、叶尖枯病明显减轻,纵卷叶螟由一年发生二代增加到一年发生三代,到90年代末,二化螟、大螟和三化螟齐发并重,成为水稻上重点防治对象,水稻条纹叶枯病也在部分稻区零星发生并呈逐年加重趋势。
2000年以来,水稻螟虫逐步下降,条纹叶枯病迅速上升,纵卷叶螟连年重发,目前,二化螟、三化螟已成为兼治对象,大螟为挑治对象,而灰飞虱、纵卷叶螟、白背飞虱、褐飞虱以及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成为水稻上新的重大病虫灾害,稍有疏忽就会给水稻生产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2003、2005年,三、四代纵卷叶螟大发生,未治田水稻束叶率高达95%以上,受害植株生长停滞,抽穗困难,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下降,本站测定,水稻自然产量损失率三代50.06%,四代12.48%。
2004-2005年,传毒昆虫灰飞虱大发生,造成水稻条纹叶枯病大流行,全市水稻发病面积4.09万hm2次,占水稻种植面积的79.19%,未治田病穴率90%以上,病株率70%以上,自然损失率高达60%以上。
2005年,四代褐飞虱大发生,一般田块百穴虫量2000-3000头,沿海地区1-2万头,严重田块高达15万头以上,成为本市近20年来发生程度最重的一年,少数防治不力的田块严重“冒穿”瘫倒,对水稻产量影响极大。
2 水稻重大有害生物防治农药使用情况
针对水稻重大有害生物的防治,80年代以来,本市先后推广应用了甲基1605、甲胺磷、杀虫双、杀虫单、扑虱灵、吡虫啉、三唑磷、阿维菌素、毒死蜱、锐劲特等杀虫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水稻害虫,推广应用了井岗霉素、异稻瘟净、三环唑、禾枯灵等杀菌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水稻病害,每年用药面积都在15万hm2次以上,尤其是近几年灰飞虱和纵卷叶螟连年重发,用药次数明显增多,年用药面积达20万hm2次以上。在药剂的选用上,大力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推广应用对环境友好的生物和微生物农药,全面停止使用了有机氯杀虫剂和高毒有机磷杀虫剂,通过大搞试验研究,不断引进、开发和推广应用水稻病虫防治所需要的药剂新配方,满足大面积生产需求。
3 水稻重大有害生物抗性发生发展情况
80年代以来,本市水稻重大有害生物抗性的产生和发展也同样经历了此消彼长、大起大落的过程。
3.1 二化螟。二化螟是本市水稻上的重要害虫,80年代防治二化螟主要用甲胺磷和甲基1605等有机磷杀虫剂。但是,到了80年代末,甲胺磷和甲基1605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已不如从前,一方面用药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防治效果逐年下降,残留虫量逐年增多,发生程度不断加重,虽然当时没有进行抗性测定,但二化螟对甲胺磷和1605产生抗性应该是肯定的。90年代初沙蚕毒素杀虫剂全面取代甲胺磷和1605等有机磷杀虫剂以后,二化螟被迅速得到控制,发生数量逐年下降,到1997年,其发生程度被压降到前20年最低水平,1998年调查,冬后残留虫量每667m2平均6.7头。90年代末,二化螟对杀虫单的抗性迅速上升,田间防治效果急剧下降。2000年试验,每667m2用90%杀虫单WP 35g、50g和70g,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6.02%、70.80%和78.76%,其中,35g的杀虫效果与本站1993年的试验结果相比下降了近50个百分点。室内测定,以广山镇为代表的重发区,一代二化螟对杀虫单的抗性倍数为24.0倍,以溱东镇为代表的中等发生区,抗性倍数为10.3倍,两个地区的抗药性均达到中抗水平,其中,重发区接近高抗指标。与此同时,二化螟对甲胺磷等有机磷杀虫剂的抗性下降。田间试验,50%甲胺磷EC每667m2 1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