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总结报告.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经济发展历程 政治经济学 郭欧孝概述 中国的经济发展在探索中走过了60年,历经计划经济体制、转轨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构成要素——经济体制、市场主体、资源配置方式、经济增长、主导产业等都在不断变化。 概述 首先,将我国的经济发展历程分为3个阶段 1.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 2.转轨经济时期(1978--1992) 3.市场经济时期(1992--至今) 概述 再根据各时期的经济体制、市场主体、资源配置方式、经济增长、主导产业等、经济结构、经济改革,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具体分析每一个经济发展阶段。 计划经济时期 又称指令型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这种体系下,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计划。 计划经济的特征是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人民所有。 计划经济时期 市场主体:公有制经济 到1978年,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企业占77.6%,集体经济占22.4%,其他经济成分基本为零。 计划经济时期 资源配置方式:通过计划手段配置资源 计划对资源的配置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生产资料的集中计划管理; 二是价格集中管理; 三是基本建设绝大部分由中央统一管理。 1950--1978年,国家投资占投资总额的比重均值为84.5%,地方和企业的投资仅占15.5%。(5中国统计年鉴1981.6) 计划经济时期 经济增长情况 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高积累率,通过不断追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来实现的。 1953--1978年,我国的积累率从23.1%上升到36.5%,消费率从76.9%下降到63.5%。经济增长呈现出 高积累、低消费的特征,国民经济的快速工业化是以抑制消费为代价的。1957--1978年间,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分别为49%和31%,技术进步的贡献只占20%。外延性要素投入的贡献占80%,中国经济增长呈现出明显的粗放型、外延型特征。 计划经济时期 产业发展 重工业为主,资金主要投向重工业领域。 “三五”至“五五”时期,全国基本建设投资50%的份额投向了重工业。到1978年,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高达56.9%,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格局已经形成。(中国统计年鉴1990.6) 计划经济时期 分配方式 采取按劳分配,这种分配方式的核心在于,根据单个劳动者的贡献大小决定其分配数额,按照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却不劳动者不得的原则,在社会主义公民之间进行分配。 这种分配方式容易导致苦乐不均,劳动者积极性下降,搭便车行为普遍化。 计划经济时期 经济结构 呈现明显的城乡分化和二元结构。 政府投资和资源配置等优先保证城市和重工业发展,造成城市对农村的挤压,以及工业对农业的抑止。农村和农业发展明显受到城市和工业发展的压制,这种违背结构均衡的发展战略,导致计划经济下的经济结构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 计划经济时期 经济改革:行政性分权,改革的重点是中央政府向下属各级政府放权让利。 1956 年的中共八大提出进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开始了中国经济改革的长征。 1957 年,中国政府根据中共八大一次会议的决定,制定了以向各级地方政府放权让利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方案,并从 1958年初开始了体制下放。 计划经济时期 经济改革 由体制下放和农村的人民公社化所形成的地方分权型的命令经济体制就成为毛泽东在 1958 年发动的大跃进运动的制度基础 1958 年末,这种完全脱离实际的做法的消极后果开始显现,生产下降、大批工商企业出现亏损、生活必需品供应不足,经济陷入严重困难。 1958~1976 年期间的多次体制下放无一例外地以造成混乱和随后重新集中告终。 计划经济时期 主要成就 计划经济的优点是可以集中社会重要资源搞经济建设,比如“一五”计划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的实现,既是计划经济体制完成的标志,也是计划经济体制的重大建设成就。 计划经济时期 存在问题 资源流向的指令刚性导致配置效率的下降,使得大量的资源都被按照政府意愿配置,资源的利用结构极不合理,企业没有自主权,缺乏竞争,缺乏活力,效率低下,产品质量差,整个经济没有了创造力。 经济转轨时期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计划经济管理模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观点。打破长期以来认为“市场经济为资本主义所独有”的僵化观念,为在中国搞市场经济开辟了通道。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提出了改革经济体制的任务,标志着我国开始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历史过程。 经济转轨时期 市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成为市场主体 从

文档评论(0)

金不换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