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作物的推广 棉花种植在南北各地也不断普及推广,元中后期,栽种棉花的区域已达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人们衣着上起了重大变化。 除茶、栽桑、种棉外,这一时期的经济作物还有茶、桑、萱麻、西瓜、红花、蚕豆等蔬菜、水果、花卉、药材等,为明清时期经济作物、粮食的商品化打下了基础。 三、明清农业的发展 1. 耕地扩大田赋增加 由于政府采取了积极的垦荒政策,耕地面积日益扩大。 2. 其他耕作技术的进步 明末徐光启著《农政全书》。 花生、番薯、玉蜀黍在全国迅速推广。棉花“遍布天下”,松江是主要的产棉区。福建、广东广植甘蔗。 湖州等地种桑养蚕者,“在在有之”。 烟草于明中叶从吕宋传人后,很快由闽、广传至长江流域,明末已传至北方。 思考题: 1. 我国农业是怎样起源的?对世界农业发展有怎样的影响? 2. 试以某一农业技术为例论述我国古代农业技术的进步。 3. 分析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推动因素。 4. 试述中国古代粮食作物及经济作物引进及影响。 第一节 原始农业与早期发展 第二节 汉唐农业的发展 第三节 宋明清农业的发展 第三章 传统农业的发展 一、原始农业与畜牧业的产生 1. 原始攫取性经济 旧石器时代人类的食物都直接来自于自然界,他们只能算是食物资源的利用者而非生产者,因此这种经济方式被称为攫取性经济或掠夺性经济。 第一节 原始农业与早期发展 距今约一万年至四千年前,是我国氏族公社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新器时代。原始农业的出现是这一时期最突出、最重要的特征。 2. 原始农业的出现 二、夏商西周的农业与畜牧业 1. 农业的发展 夏商西周时期农业是最主要的生产部门。 夏代的农业生产工具还比较简陋,商代已经出现了青铜铸造的农具。 西周盛行“耦耕”,实行轮荒休耕制。不仅有深耕、熟耘、壅本等,而且还注重选种、中耕除草、施肥、灌溉、防治病虫等,使精耕细作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农作物的种类方面,举凡黍、稷、粟、禾、粱、麦、麻、稻、菽以及蔬菜、瓜果之属等“百谷”都基本齐备了。 2.畜牧业的发展 夏商西周的畜牧业已经初具规模。 “牧正”,专司放牧之事。 商朝的畜牧业比夏有了较大发展。 西周时官府的畜牧业仍比较发达。 三、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1. 铁农具的使用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管仲曾向齐桓建议:“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斤 ,试诸壤土”。 2.牛耕技术的普及 《国语·晋语九》:“夫范、中行氏……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3. 水利工程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都重视水利灌溉。 楚令尹孙叔敖主持修建了芍陂; 吴国开凿沟通长江和淮水的“邗沟”; 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些大、中型水利工程。 魏文侯时,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县令西门豹主持兴建的“引漳水灌邺”工程; 秦昭王时蜀郡守李冰父子主持修成的都江堰(在今四川都江堰市)防洪、灌溉、航运综合性水利工程; 秦国的郑国渠; 中原各国陆续修建的大型引水灌溉渠——鸿沟 4. 施肥技术 《论语·公冶长》:(动物粪便),称为“粪种”。 深耕细作、分行栽培、良种选用等等,都是当时农业生产技术上取得的新进步。 5. 产量增加 春秋战国时期农业产量有所提高,魏国李悝有一个估计,“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若换算成今制,则每亩单产应为9斗。如果耕作精细、得法,还可增产1~4倍。 第二节 汉唐农业的发展 一、秦汉农业的发展 1. 主要农业经济区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将全国划分为山西、山东、江南、龙门碣石以北等四个经济区。所谓山西和山东,即指今河南崤山以西和以东两个地区。崤山在函谷关附近,因而这里也称为关西和关东。山西和山东是秦汉时期重要农业区域。 2. 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 秦汉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进一步普遍化: 战国相比,秦代铁农具使用面更广,器形也有进步。20世纪70年代在秦始皇陵旁附近发现的铁犁实物表明,当时已出现了全铁的犁铧。 汉代铁农具更加多样化和专业化,有镰、有镰、锤、镬、搏、臿等。耕作农具在西汉时成套完善起来,出现了三角形犁,铧变为犁冠,为使耕地时同时碎土和翻土掩埋为肥,发明了犁镜(或称犁壁)。 东汉时,我国南北都普遍以牛耕地; 约王莽时期,农民掌握了用牛鼻穿环来控制耕牛的方法; 3. 水利工程 秦统一后,很重视水利事业的兴建。首先治理了河淮地区的水患。又整饬各地陂、渠用以灌溉田地。修建的灵渠(今广西兴安)沟通了湘江和漓江,用以灌溉田地。 汉代出现了一个持续百年的水利建设高潮。除了大规模的治黄工程外,两汉灌溉、航运工程共26项,仅西汉修建的灌溉工程就有18项,形成白渠、南阳鸿隙陂、汝南九江引淮、鉴湖、扬州陂湖、巨定泽和汶水等八大灌区。 汉武帝时,发明了“井下相通行水”的“井渠法”,后传人新疆。今天新疆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