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戊戌变法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知识回顾】一、探寻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知识回顾】一、探寻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康有为的变法理论,不是直接移植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而是借发挥孔子的政治思想,利用传统的儒学权威来宣传变法道理。 其原因何在?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 1895年《马关条约》主要条款 赔巨款 白银2亿两(清3年/日4年收入) 割领土 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开口岸 重庆,沙市,苏州,杭州 设工厂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影响: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虎 代表英国 熊 代表俄国,肠 代表德国,蛙 代表法国,鹰 代表美国,日 代表日本。 列强瓜分中国简表(1897-1899年) 国别 租借地或割占地 势力范围 德国 胶州湾 山东 俄国 旅顺和大连 长城北和新疆 法国 广州湾 两广和云南 英国 “新界”和威海卫 长江流域 日本 台湾和澎湖列岛 福建 这些图表揭示了什么主题? ? 假如你是19世纪末的一位知识分子,面对此种现象,你会做出怎样的反应?而以康有为为代表的一些知识分子群体,他们又做出了怎样的反应呢? 课标要求: 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观看以下几幅图片和材料,分析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思考一:《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深重的灾难。 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观看以下几幅图片和材料,分析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思考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时间和原因是什么?对维新变法运动有何影响? 19世纪90年代末。 原因:清政府放宽了民间办厂的限制。 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时 间 企业数 资金额(万元) 1863—1894 119 680 1895—1898 74 1432 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 王韬 《弢园文录外编》 郑观应 《盛世危言》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 早期维新思想传播,使知识分子的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 材料:“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托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孔子改制考》 材料:“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变法通议》 材料:二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 ——谭嗣同《仁学》 材料:天演者,西国格物家言也……以为天不可独任,要贵人以持天……使人治日即乎新,而后其国永存,而种族赖以不坠,是之谓与天争胜。而人之争天而胜天者,又皆天事之所苞,是故天行人治,同归天演。 ——吴汝纶《天演论·序》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谭嗣同 康梁等维新思想。 康有为 开办万木草堂,阐发维新思想 特点 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中西结合” 代表作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理论基础 维新变法的理论家 托古改制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思想核心是 “倡民权”。 冲决纲常礼教 的网罗 翻译《天演论》,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观点。 共同点:明确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照 片 姓名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谭嗣同 著作 《孔子改制考》 《变法通议》 《天演论》 《仁学》 主 张 托古改制的思想,奠定了变法的思想基础。 思想核心是“倡民权”。 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 “冲决网罗”(批判封建纲常礼教和专制君权。) 共识 ①变法维新,富国强兵,救亡图存;②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与文化 〖解疑〗 一是儒学传统思想对中国影响深刻 二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保守性,不可能打出鲜明的旗帜 三是由康有为出身经历、文化底蕴决定,特别由于其所处时代决定 因而,康有为为减少改革阻力,采取此策略 社会原因:(直接原因) 甲午战败,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民族危机严重 经济基础:(根本原因)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 思想基础: 早期维新思想和康梁维新思想的传播 国际环境: 工业文明的冲击和资本主义的世界发展潮流

文档评论(0)

四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