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震勘探实验报告
院系: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2014年 5月 5日
地震勘探野外实验报告
一、基本任务
1.1 实验目的和要求
实验按指导书要求完成,以便通过此次实验,达到巩固和加深对校内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团结协作的精神。具体要求如下:
1、初步实践野外地震勘探各种技术工作;
2、基本掌握野外数据采集方法技术和地震仪器装备的使用和操作;
3、学习地震记录的分析与评价;
4、学习地震资料几种常规处理方法;
5、学习反射波地震勘探资料的构造解释。
1.2 实验内容
实验主要内容为: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方法作业,简单的数据处理和室内资料的解释成图,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1、野外数据采集
①工区地质、地球物理概况及地震地质条件的了解;
②测线布置依据和观测系统设计;
③排列的布设;
④仪器的学习及操作;
⑤仪器参数和观测系统参数的试验及正确设置;
⑥野外数据采集施工技术;
2、室内数据处理;
3、室内资料解释和成图
二、数据采集仪器
1、一台McSEIS-SX 48 XP地震仪(配件:一条电源线,一条大缆接受器,一个鼠标)(图一)
2、两根5m大缆
3、24个100Hz检波器
4、一块12V蓄电池
5、一条同步触发道
6、激发装置:一把18磅铁锤,一个铁块
7、测绳一根
9、罗盘一个
10、野外记录本
图一 地震仪
图二 部分实验仪器
三、 野外地震勘探数据采集
3.1 测线的布置
测线布置的原则:主测线的方向,应尽可能地垂直地层或构造走向,并与设有地质钻井以及其他物探测线的方向重合,以利于各种勘探资料的对比分析和相互补充验证,主测线之间还应布置联络测线,以控制勘探精度。(图三)
图三 测线布设
3.2 观测系统设计
反射波勘探一般采用多次覆盖系统。表示出共炮点线(含道号),共接收点线,共偏移距线,共CDP点线,并标出炮号、桩号、道号、道间距、覆盖次数和比例尺。(图四)
3.3 激发
实验采用锤击震源,采用18磅的铁锤以及15~25cm见方、重10~20kg的铁板作为锤击激发震源。激发点应平整、坚实、表层浮土应予清除,垫板要摆放平实。
3.4 接收
(1) 检波器的选择:根据勘探目的和勘探深度选择浅层反射波勘探100Hz的检波器。
(2) 检波器埋置 :检波器要平稳、垂直(倾斜度应小于10o)、埋实在接收点位置上。检波器与电缆连接应正确,防止漏水造成的漏电和地面渍水造成的短路,也要防止极性接反和接触不良。(图五)
图四 单边放炮六次覆盖观测系统
图五 检波器埋设
3.5参数设置
参数设置包括观测系统参数和仪器参数的设置
1、观测系统参数主要包括:最小偏移距、道距、排列长度和覆盖次数。道距主要由横向分辨率决定,最小偏移距要根据现场噪音通过试验确定,排列长度主要取决于勘探深度,也和仪器道数及道距有关,炮点距取决于资料的信噪比,无疑与覆盖次数直接相关。
2、仪器参数主要有三个:采样率、记录长度或每道采样点数、滤(陷)波频率。 此外还包括延迟、叠加方式、存储方式以及显示记录剖面所用的一些参数。(图六)
图六 野外记录表
3.6数据采集
进行噪声检测及检波器埋设情况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埋设好触发道并检查无误后,等待仪器操作员口令。仪器操作员按F3键并显示等待采集,锤击员得到仪器操作员口令,锤击激发点的铁板,激发地震波。仪器操作员查看屏幕的数据是否满意,若不满意,则重新采集,若满意则进行叠加数据,知道达到满意的叠加次数。仪器操作员按F4键储存数据,同时记录员记录实验记录、测点位置等情况。
四、资料处理和vista反射波处理
4.1地震数据处理(图八)主要包括预处理和常规处理,预处理是把野外采集数据转换成适合计算机处理的格式,常规处理是对地震数据做基本处理运算,把单炮记录处理成叠加剖面,对于复杂的地震数据,往往采取一些特殊的处理手段。
1、预处理
预处理是把野外数据格式转换成适合计算机处理的格式并对数据做相应编辑和校正,它包括数据解编,格式转换,道编辑、振幅补偿(几何扩散校正)、建立野外观测系统和静校正。
2、常规处理
常规处理是对预处理后的地震数据做必要的基本处理运算,把单炮地震数据处理为地震叠加剖面。它包括道振幅均衡(自动增益)、滤波、反褶积、抽取共中心点道集、速度分析、剩余静校正、切除、动校正和叠加、偏移等。
图八 资料处理流程
4.2 vista反射波处理二层水平介质模型
模型基本参数:单边放炮,每炮24道接收,共12炮,道间距25m,炮间距50m(2个道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