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教材.doc

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教材.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课标要求: 1.确立人与自然共存、用人类知识和智慧降低灾情的可持续发展观。 2. 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设计思想】以高中地理新课标的精神为指导,全面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核心思想,采用新颖、恰当、易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前两节的内容后,对自然灾害的形成、分布及其影响已经有了整体认知,但是其认知水平往往还停留在表面,还需要深入理解,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旨在学习日常生产、生活中人类经常遇到的各种自然灾害形成机制、发生原理及对人类活动的危害。从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质着眼,目的是更有救地防灾、减灾,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综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种资料,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探究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利用媒体资料通过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综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辩证的看待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方法。 2.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发展观。 【重点、难点】 1、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通过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课时:1课时 教学模式:学案导学、问题探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多媒体辅助、合作探究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导入新课】 拉丁美洲国家海地和智利先后于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和2月27日凌晨3时34分发生里氏73级和88级强烈地震。相对于发生在凌晨的智利88级地震而言,海地地震震级比智利地震震级低,且发生在下午逃生机会应该更多一些。但是海地地震死亡人数(超过10万),远远多于智利地震中的死亡人数(超过800人)。海地首都太子港市中心的海地总统府,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变成了断壁残垣,参议院众议院等机构的建筑物几乎全部变成废墟,政府陷于瘫痪,救援难以展开。街头随处可见地震遇难者有的横尸街头有的被埋在废墟中。 智利地震虽然死亡人数少,而且震后总统召开紧急会议发动一切力量进行救灾。但是其经济损失150亿300亿美元,却远远超过海地经济损失约10亿美元。为什么7.3级的海地地震死亡人数远远超过8.8级的智利地震而经济损失智利远大于海地?人类活动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这一节我们将学习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都有哪些影响。 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从正反两个角度思考) 1、生态建设: 人类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使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可以增加环境的稳定性。 例如,修建水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局部地区的水循环,减轻早涝灾害的发生;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少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合作探究】图l、28 某河流修建水可前后径流量的变化 分析河流修建水库之后径流量会发生什么变化? 提示:河流上修建水库能够在汛期削减洪峰,枯水期补充河流水量,起到调节径流年内分配的作用,使河流径流更加平稳. (2)水库的这种作用对流域有何意义? 提示:通过河流这种削峰补枯调节径流的作用,减少了汛期发生洪水灾害,枯水期发生旱灾的可能和强度. 2、生态破坏: 人类超强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恶化,致使环境更不稳定,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发。 例如,破坏森林和草场植被造成水上流失和风蚀沙化,就会使洪水和沙尘暴加剧;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海水入侵、地表沉降、地面塌陷,并由此诱发地震或塌方;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酸雨、赤潮等。 【案例1】地面沉降 西安大雁塔,由于地下沉陷,大雁塔从16世纪初开始就向西北方向发生了倾斜,到1996年,大雁塔的倾斜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值1010毫米,经过各级部门近10年的抢救,大雁塔倾斜的势头得到了遏止,但它现在的倾斜幅度依然超过了1米。 大雁塔倾斜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超采所引发的地面沉降。有关专家告诉记者,西安自古以来的水源结构就比较单一,到1995年,西安年用水量达到3亿立方米,几乎全部来自地下水。陕西省水利厅高级工程师寇宗武说:“西安采深层地下水最多要采到100米到300米,地下水位最深的下降了140多米。”伴随地下水超采而来的是各种地质环境灾害,到20世纪90年代,西安城区中心一带地面沉降速率发展到每年80到120毫米,地面下沉最多超过2.6米。特别是隐藏

文档评论(0)

舞林宝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