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诗歌表达技巧鉴赏教学课题 诗歌表达技巧鉴赏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表达技巧题型的解题技巧。 2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表达技巧的解题技巧 主备人 课时安排 授课时间 教 学 过 程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教学补充 第一课时 描写方法鉴赏 一、考点分析(教师结合高考考点进行分析)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诗歌鉴赏命题涉及最多的的内容,也是整个诗歌鉴赏中的难点。对诗歌技巧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常常体现为准确判断诗歌运用的艺术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即诗歌的思想内容与情感要借助各种艺术技巧来表现,可以说理解了诗歌的艺术技巧,也就打开了诗歌殿堂的深奥的大门。 从高考命题情况看,一切可以提高诗歌表达效果的方法都在考查之列。表达技巧是古代诗歌鉴赏中最为复杂 :从一切诗歌都要表现客观事物来说,有表现方法;从一切诗歌都要表情达意来说,有抒情(描写言理)方法。 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技巧,是对描写、修辞、抒情技巧的统称。对其鉴赏,就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 二、具体分类 1、 衬托:正衬 /渲染、烘托 反衬(反衬:以动衬静 以明衬暗 以乐景衬哀情)2、虚实结合 / 联想和想象3、白描 4、对比5、细节描写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 乐景哀情(哀景写乐情) 2)、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3)、托物抒情: 托物言志(象征) 托物寓理 托物抒怀 4)、借史抒情:借古讽今 借古喻今 咏史言志 借古鉴今 借古抒怀 怀古伤今 5)、用典抒情 比喻、对偶、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谐音、反语、反问、设问、反复、用典等。 1、 衬托:正衬 /渲染、烘托 反衬(反衬:以动衬静 以明衬暗 以乐景衬哀情)什么是渲染与烘托渲染、烘托本是一种国画技法。渲染,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烘托,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在古典诗歌中,渲染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起一种烘云托月的作用。烘托与衬托容易混同。烘托与衬托相同之处是都着眼于“托”,即使某种事物、某个形象、某种情感得到凸显。但两者的手段方式不同,衬托主要通过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和与其相似或相对的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对照映衬来完成;而烘托主要通过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外在的侧面描写来实现。即《艺概》中所说:“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
渲染与烘托在古诗中的运用:在古典诗歌中,渲染与烘托有分别单用的情况:
先说渲染。如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
诗中“鱼戏莲叶东”四句的渲染,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的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又如赵师秀的《约客》:
“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了夜的深和夜的静。
再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
这首诗用“微雨”“暮钟”“漠漠”“冥冥”“浦树含滋”,极力渲染离别时的伤感的气氛。
再说烘托。烘托在古诗中的运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以物烘托人。如《诗经·秦风·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次章的“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清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又如高适的《别董大》首二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直接状写眼前之景,展示出一幅暮日黄昏、沙尘漫天、遥空断雁、大雪纷飞的北方荒原天寒地冻的暮天景象。通过这送别时的环境描写,烘托出离愁别恨的低沉气氛。
再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第一曲弹完,“东船西舫悄无言,未见江心秋月白”。这个情景描写真切地烘托出听者沉湎于动人的艺术境界中,醉心神往的情思,含蓄地描绘了音乐的神妙动人。
2)、以人烘托人。如著名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对罗敷外貌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烘托出了秦罗敷的美貌,把读者的联想向篇处延伸、扩散,从而间接构成了极为活跃的视觉艺术效果。难怪茅盾先生赞扬道:“不写罗敷的美貌,而罗敷的绝世美貌跃然纸上,这真是前无古人的艺术描写。”
又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地铁3号线给排水施工方案教材.doc
- 地铁盾构施工工艺(成都中铁)教材.doc
- 地铁工程监理教材.doc
- 地铁工程质量验收管理办法教材.doc
- 地铁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手册教材.doc
- 地铁隧道工程综合设计-毕业论文教材.doc
- 地下车库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教材.doc
- 地下储气库建设的发展趋势教材.doc
- 地下工程整理教材.doc
- 地下管廊综合教材.docx
- “比较小数的大小”(教案)-2024-2025学年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docx
- Unit 3 课时 2 阅读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英语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牛津深圳版).docx
- Unit 4 Section B 1a-1e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docx
- 第八章第二节欧洲西部作业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docx
- 6.2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docx
- Unit3 课时4 听说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英语操练场教学设计(牛津深圳版).docx
- 《5 视力健康与保护》(教案)-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粤教版.docx
-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7.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 第一课时 部编版.docx
- Unit 5 The Value of Money Listening and Speaking 听说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docx
- 《Unit8 Our dreams》(教案)-2023-2024学年译林版(三起)英语六年级下册.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