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化学实验.doc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讲化学实验

2010年高考总复习——化学1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高考中,化学实验基础属于必考内容。高中化学学习中,要求考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新课标高考中,对化学实验基础有如下要求: 1.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3.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4.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 5.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 (1)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2)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3)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4)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6.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近年来,高考中有很多取自于工业生产的实验题,有些就是在实验室中模拟工业生产的过程,。 热点一、实验基础知识 例1(07北京).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气体是( ) ① CO、O2 ② Cl2、CH4 ③ NO2、O2 ④ N2、H2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D 本题考查的内容以中学化学中的典型实验——喷泉实验为载体,但是考查的重点不是简单的物质性质和实验操作,而是对实验原理的掌握和应用。这道高考试题,它的装置取自于我们课本中的两个基本实验,将初中化学课本中的一个非常基础的实验——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与高中课本中喷泉实验的装置结合起来。 这两个实验虽然实验目的不同,具体的实验装置和操作也不同,但是它们的原理实际上是完全一致的——“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产生足够大的压强差,使液体能够从一个容器进入到另一个容器中。”喷泉实验学习的难点正是在于如何把握其本质,这正是这道高考试题命题的出发点。 在高考大纲中,对于实验基本操作和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其知识内容的要求是“掌握”,这个层次的知识点要求考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在复习的时候,要从原理上加以分析,而不是把重点放在归纳喷泉实验的改进装置上。 我们还可以回顾一下,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29题中有这样一问: 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这一问同样也是考查喷泉实验做法的改进,看上去好像缺乏仪器,但是这个实验的做法在初中化学教材实验基本操作部分已经介绍给学生了。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在检验气密性的时候,“将导管的出口浸入水槽的水中,手握住试管,有气泡从导管口逸出;放开手后,有少量水进入导管,放置一段时间,水柱无变化,表明装置不漏气。” 再看一看这道高考试题的答案,“打开夹子,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其实验原理完全相同,只是在实验中把握一下操作的“度”,而这个“度”是由不同的实验目的决定的。 例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做氯气的喷泉实验时(装置如图),发现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喷入烧瓶后,溶液的红色褪去。甲、乙两位同学对此现象分别做了如下推测: 甲:因为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使溶液碱性减弱甚至呈酸性,所以溶液红色褪去。 乙:因为氯气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HClO,由于HClO的氧化漂白作用而使溶液褪色。 (1)验证甲同学的推测是否正确的方法是: ,验证乙同学的推测是否正确的方法是: (2)如果将NaOH溶液改成酸性KMnO4溶液,把Cl2换成SO2气体,试问用图示所给装置完成喷泉实验是否合理? (填“合理”或“不合理”),如果认为不合理,请说明你的理由 (3)类似“褪色喷泉实验”还有多种“变色的喷泉实验”,请你按实验要求,分别设计1个“变色喷泉实验”并填写下列表格: 编号 实验要求 烧杯中的溶液 滴管中的液体 烧瓶中的气体 ① 无色变红色喷泉 H2O ② 红色变无色喷泉 SO2 解析:第(1)问的核心在于对褪色的原因的分析,碱和酚酞同时存在时溶液显红色,二者中只要有一种因为化学反应耗尽,溶液的红色就会褪去。甲和乙的争论正是因此而起,甲认为碱耗尽而酚酞剩余,而乙认为酚酞耗尽而碱有剩余。 方法一:取烧瓶中的无色溶液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如果溶液恢复红色,则可证明甲同学的推测是正确的;如果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不能恢复红色,则说明乙同学的推测是正确的。 方法二:取烧瓶中的无色溶液加入足量的酚酞溶液,不能恢复红

文档评论(0)

cuo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