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民法治理.doc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贵  州  大  学 2010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详细摘要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民法治理 学科专业:法律硕士 研究方向:民 商 法 导  师:冷 传 莉 研 究 生:王  冰 中国﹒贵州﹒贵阳 2010 年 10 月 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原 创 性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 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曾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 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 期:2010 年  月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贵州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贵州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 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必威体育官网网址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 期:2010 年  月 1 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目  录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I 引 言1 第一章 新中国农村土地权利谱系及其治理模式演进 1 一、第一次土地改革:以政治斗争为手段,建立农民土地私有制 2 二、第二次土地改革:实施农业社会主义改, 建立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3 三、第三次土地改革: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落实农民权利 4 四、第四次土地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推进有序流转 6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6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7 第二章 农村土地成承包经营权民法治理的制度需求分析 9 一、科斯定理及民法制度需求分析 9 (一)科斯第一定理9 (二)科斯第二定理10 (三)科斯定理的民法制度需求10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与不足 10 (一)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现状10 (二)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不足12 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民法障碍分析 15 (一)农村土地所有权虚位15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初始配置不当17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残缺18 第三章 农村土地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的基础——土地集体所有制实现形式的 改革21 一、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的价值目标定位 21 (一)平等价值22 (二)自由价值22 (三)人权价值22 二、农地所有权制度改造的路径选择 23 (一)农村土地国有化25 (二)农村土地私有化24 (三)集体所有制民法改造及其思路24 四、农村土地合有制度构建 28 (一)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28 (二)农村土地所有权标的及土地规划28 (三)农村土地所有权权能31 (四)农村土地所有权的治理结构32 (五)社员资格的确定及其权利34 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六)社员的其他权利36 第四章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完善 37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民法原则 37 (一)效率原则37 (二)自愿有偿原则38 (三)保护农民利益原则38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配置制度的完善 38 (一)实行统一的有偿承包制39 (二)承包期内土地承包经营权适当调整39 (三)明确承包人的法定义务及责任40 (四)统一土地承包主体、方式和程序41 (五)限制土地承包规模42 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扩张 42 (一)处分权42 (二)优先续包权44 (三)可继承权45 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创新 45 (一)物权性流转45 (二)债权性流转46 致谢…………………………………………………………………………………47 参考文献48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民法治理 中文摘要 “土地系财富之母”,纵览人类文明史,土地治理方式和权利谱系随着人类 生存文明和政治的发展而发生改变,先后经历了从武力争夺到政治分配、从暴力 到法律、从强制到自愿、到行政调整到民法治理等一系列的重大转变。新中国成 立 60 余年来,历次土地革命高度浓缩了这一进程。历经四次土地改革,农村土 地承包经营权从诞生到最终物权化,并逐渐流转,在其治理方式上,民法治理代 替其他治理方式成为最重要的治理方式。然而,现有的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立法偏 于公平和稳定价值,忽视了对土地利用效率价值,也暴露了农村土地民法治理的 不足。 由于物权具有排他性,涉及公共利益。宪法上的财产权在公法与私法的二元 结构体系中形成了“T”型分配格局——私人与私人之间关于物的占有和支配形 成了横向的权利体系,私人与国家行政权之间关于物的占有和支配形成了纵

文档评论(0)

ww8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