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类哲学题及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年广东高考政治哲学试题1.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诗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 B.要使主观符合客观,就必须从实际出发 C.人 D.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2对于自己拥有珍贵的东西,我们往往“不识庐山真面目”,有时候需要通过别人的评价,才能真正地认识它。这说明 ①本质隐藏在事物内部,仅靠个人是不可把握的 ②只有摆脱自身感性经验的限制,才能真正地认识事物 ③只有从他人的评价出发,才能客观全面地看问题 ④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说明 A.想象是突发的 B.想象是随意的 C.想象的形式是主观的 D.想象的内容是客观事物 4.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5.“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每逢中秋佳节,海峡两岸都会庆祝这一传统节日,这体现了中华民族有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经济生活 D.共同文化心理 6.“月有阳晴圆缺,人在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说明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 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 C.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 D.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 7.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这体现了 A.社会变化总是循环往复的 B.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 8.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涵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 ①无边落森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飞流直到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9.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这两句古诗启示我们,观察事物要 A.善于区分整体与部分 B.善于区分新旧事物 C.善于把握事物的共性 D.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10.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秋菊。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象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呤”的诗句加以嘲讽。后来,苏东坡在黄州果见秋菊落英,方知自己错了。在这件事上,苏东坡错在他不懂得 A.下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 B.认识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 C.认识事物须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D.对同一对象的认识,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11.白诗中所描绘的景色表明 ①事物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形成不同的发展阶段 ②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 ③事物的发展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④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状况受具体条件的制约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④ 12.高山气温垂直分布规律的发现科学地揭示了造成这一景象的原因,这表明 A.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现象揭示本质 B.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C.只有通过事物的现象,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D.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3.沈括通过实地考察,用“地势高下之不同”解释了白诗所描绘的景色,这说明 ①调查研究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必要条件 ②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4. “昼出耕田夜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 15.同为宋朝的文化名流,苏东坡的《食荔枝》对广东荔枝赞不绝口,说“日咬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蔡襄的《荔枝谱》却说天下的荔枝,以闽中为第一,蜀州次之,岭南为下。这说明 A.价值判断总是有主观性 B.“趣味无商量”,美食评鉴没有客观标准 C.两者的评价都受到乡土观念的影响,把自己家乡的荔枝说成是最好的 D.价值判断是有阶级性的,蔡襄是奸臣,所以不能客观看待广东荔枝的价值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句,不仅激励了几代中国

文档评论(0)

四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