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 寒 - 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ppt

伤 寒 - 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伤 寒 一、概 述 概 述 伤寒(typhoid fever) : 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基本病理特征: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增生性反应,尤其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病变最明显 临床特征:持续发热、相对缓脉、神经系统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和白细胞减少 病原学 伤寒杆菌: 在含有胆汁培养基中更易生长 菌体裂解释放内毒素,对发病起着重要作用 具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毒力(“Vi”)抗原等,在人体感染后,可诱生相应的抗体 耐低温,对阳光、热、干燥、消毒剂及酸敏感 流行病学 传染源 病人及带菌者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传播 易感人群 人对本病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仅2%左右有第二次发病 流行特征 本病夏秋季为多,以儿童及青壮年为多见 发病机制 第一次菌血症。处于临床上的潜伏期。 第二次菌血症释放内毒素。处于临床上的初期 伤寒杆菌随血流经胆囊再次进入肠道,使肠壁淋巴组织发生剧烈的迟发型变态反应。临床表现达到极期。 随病情进展,人体防御能力逐渐增强,进入缓解期和恢复期。 病理解剖 伤寒病理特点是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生性反应,回肠下段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滤泡病变最为显著 病程第1周:淋巴组织增生肿胀 病程第2周:肿大淋巴结发生坏死 病程第3周: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溃疡 病程第4周:溃疡渐愈合,不留瘢痕,亦不引起肠腔狭窄 临床表现(2) 初期 起病大多缓慢 最早出现症状是发热,体温呈梯形上升,可在5~7天内高达39~40℃,可伴有畏寒,但寒战出汗少见 常伴有全身不适、乏力、纳差等。 临床表现(3) 极期 伤寒典型表现 持续高热 消化道症状 神经系统中毒症状 循环系统症状 肝脾肿大 玫瑰疹 注:肠出血与肠穿孔等并发症较多在本期发生 临床表现(6) 一个概念:再燃 指病后2~3周体温开始下降但尚未恢复正常时,体温又再上升,持续5~7d后回到正常。在再燃期间症状加重,血培养可阳性。可能与菌血症仍未完全被控制有关 临床表现(7) 一个概念:复发 指退热后1~3周,临床症状再现,血培养再次阳性。复发症状一般较轻,病程较短,并发症与合并症较少。其原因是病灶内细菌未被完全消灭,当免疫力降低时,伤寒杆菌再度繁殖,再次侵入血流,多见于抗生素疗程过短患者。本病易复发,复发率一般为10%左右 临床表现(8) 并发症 肠出血 为常见严重并发症,多见于病程第2~3周,发生率2.4~15%,常有诱因 肠穿孔 为最严重并发症,多见于病程2~3周,发生率1~4%,穿孔部位多在回肠末段,其诱因与肠出血大致相同 中毒性肝炎 常见于病程1~3周,发生率约10~68.5%(多数在40~50%)。肝肿大发生率约10%~50%,ALT异常者50~90%,黄疸1~3% 中毒性心肌炎 常见于病程第2~3周伴有严重毒血症者,发生率3.5~5% 其它 支气管炎、肺炎、胆囊炎、溶血尿毒综合征、肾炎等 实验室检查(1) 血 象 白细胞总数常减低,约(3~5)×109/L, 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相对增多 实验室检查(2) 伤寒杆菌培养 血培养 病程第1~2周阳性率可达80~90% 骨髓培养 阳性率较血培养高,可达90%,阳性持续时间长,第4周仍可获较高阳性率,尤其适用于已用抗菌药物治疗者 大便、尿培养 后期(病程第3~4周)可作大便、尿培养。大便培养阳性率可达80%,而尿培养仅30%左右 实验室检查(3) 伤寒血清凝集反应(1) 指利用

文档评论(0)

四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