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教学用书的编写思路.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人格心理学教学用书的编写思路: 人格心理学的学科架构 以人格心理学的六大理论和三大主题为学科基本架构。 * ?六大理论: 特质理论 生物学理论 精神分析 行为主义 人本主义 认知与社会认知理论 * ?我如何讲《人格理论》? 1. 绪论 第一部分 特质理论 2. 奥尔波特 3. 卡特尔和艾森克 4. 麦克雷和考斯塔 第二部分 生物学理论 5. 西波克拉底、艾森克和札克曼 6. 从高尔顿到行为遗传学 7. 从达尔文到巴斯(进化心理学) 第三部分 精神分析理论 8. 弗洛伊德 9. 荣格和阿德勒 10. 霍妮和弗洛姆 11. 安娜·弗洛伊德和艾里克森 * 第四部分 行为主义 12. 斯金纳 13. 多拉德和米勒 第五部分 人本主义 14. 马斯洛 15. 罗杰斯 16. 罗洛·梅 第六部分 认知与社会认知理论 17. 凯利 18. 人格的信息加工理论 19. 罗特和米歇尔 20. 班杜拉 21. 结语 * 主要思路: 第一,突出人格理论的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这种排列顺序意味着不同的人格理论之间的关系,或者它们在解决人格的不同层面的问题上所起的不同作用。 * 特质理论帮助我们描述人,即初步认识一个人的特点; 生物学理论帮助我们从生理、遗传甚至进化的方向上去解释人的特征; 行为主义揭示了环境是如何塑造人的; 精神分析挖掘人的潜意识动机,探索了心理疾病的病理机制以及免于心理疾病的方法; * 人本主义则向我们呈现出健康生活的状态和途径,促使我们去探索生命的价值,实现人际之间的平等和关爱,进而走向自我实现的高峰; 认知心理学则指出人的内在判断和评价会使不同的人在同样的环境中具有不同的感受,做出不同的反应,同时人具有目标奋斗和价值引导的能力,通过认知自我与环境作出判断与选择。因此,认知理论在人格观上具有整合性。 * 这种排列顺序的具体理由: 从时间上看,弗洛伊德的理论虽然是最早的人格理论,但他无意创建一门人格心理学学科,奥尔波特却有意创建一门人格心理学, 并且特质的概念在民众心理学中有悠久的历史,古希腊罗马的气质类型学说就是基于特质的描述和分类,《论语·先进》:“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都是在描述人的特质。 紧接着就是对特质从生理上解释,如西方的体液学说和中国战国时代的《内经》,潜意识的概念则晚得多。 * 从科学发展的内部逻辑上看,是什么问题,描述的层面,结构问题或因素问题是最基本的问题,如物理学的基本粒子、化学元素、生物学的细胞,特质理论要完成的主要是描述的任务,也就是回答人格是什么的问题,而生物学理论和潜意识理论要解决的主要是解释层面的问题。 * 从学生的可接受性来看,特质理论和生物学理论在方法论上更符合一般的科学标准,精神分析虽然秉承科学精神,但更具有个人解释和个人临床经验的特点。如果一开始就讲弗洛伊德, 容易使学生形成一种片面的印象,教师自己也往往把握不好,尴尬。又由于精神分析理论具有神经症病理学的专业性质,心理专业的教师通常讲不到位。 因此,我讲人格理论的顺序是: 特质理论 生物学理论 精神分析 行为主义 人本主义 认知与社会认知理论 * 第二,将心理动力学(精神分析)理论放在一个较恰当的位置上。我不是像很多《人格理论》著作那样,让精神分析学派占了大半以上的篇幅。 精神分析本身可作为一门研究性的课程,在那里,精神分析人格理论可以得到较充分的展开,但在《人格理论》中,它只是一个学派,尽管是重要的学派。 * 第三,重视神经科学、行为遗传学、进化心理学、以及信息加工理论等对于人格理论的贡献。这是已有中英文《人格理论》著作都重视不够的。 * ?三大主题: 人格表现(demonstration) 人格动力(dynamics) 人格发展(development) 理论(theories)加“3D”(或“T 3D”) 三大主题的依据—— * ? Sears(1950) : Personality structure Personality dynamics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 ? Pervin (1970; 2005, 9th): Structure Process Grouth and Development Psychopathology and Behavior Change * Personality Traits Personal Goals and Strategies Life narratives The House of Personality (McAdams,1996) * ?

文档评论(0)

四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