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诊断超市商品结构问题 商品结构——中国超市的典型问题 ?? 2001 年以来超市关门、倒闭的消息不断?因为现在许多超市的商品周转天数远大于对供应商的付款天数。比如某超市商品平均周转天数为 60 天,而供应商平均付款天数为 45 天,这家超市哪来的钱付供应商的款?于是拖拖拖,长此以往一旦发生风吹草动,资金链断裂,则“关门、倒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就来了。原因何在?商品构成混乱、 A 类畅销品缺乏而 C 类滞销品一大堆是核心原因。那该怎么办? 浙江某百强企业的老总表示,他很喜欢去巡查卖场,几乎每天都能在各卖场看见他的身影。但是他遇到一个麻烦是,“咋看卖场里面商品都琳琅满目的,怎么能看出哪块的商品构成有问题呢?比如服饰和家庭用品类,我这几年看着它越卖越低档、越卖越滥,直觉告诉我:这肯定是商品有问题,但怎么去找出问题,找出问题后怎么办?” 如何诊断全公司 / 全店的商品构成问题? ?? 客层分析(外在分析) --- 商圈潜在客层构成 VS 卖场客层构成 【案例】 A 超市集团总店( 6000M2 )位于高校区附近,其 5-10 公里内的潜在商圈客层构成如下:居民占 70% 、高校学生占 30% ;然而根据顾客调查和店长现场观察,在该卖场消费购物的顾客中学生占 60% 以上,居民不足 40% ! 这数据表明什么?其实目前该店遇到了一个典型的商品构成问题:商品结构到底应如何倾斜的问题?应该选择哪类客层为主流目标顾客? A :如果还是选择居民作为主流目标客层,则其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必须对商品构成重新进行检讨,为什么居民不喜欢该店的商品; B :如果该店在检讨自己在商圈内竞争力的情况下,发现既然在争取居民顾客方面争不过竞争店,还不如做好自己既有客层——高校学生。则其可采取的对策有二: 一是重新评估卖场经营面积,因为占商圈潜在客层 30% 的高校学生可能根本支撑不了这么一个大店,要考虑缩小卖场面积,或采取外租、联营方式引入新的经营项目(如游戏机、快餐店等); 二是重新定位商品构成,全部商品构成以学生为核心,缩小以家庭主妇为对象的商品构成,扩大学生消费品。例如缩小生鲜区中的初级生鲜品(如肉类、水产、蔬菜经营面积),增大生鲜区中的现场加工品、熟食、主食厨房等即食性商品,以商品构成调整呼应目标客层调整。 ?? POS 经营数据分析(内在分析)—— 50 VS 50 、 10 VS 90 、 30/70 【案例 1 】 A 连锁超市有各类门店数十家,以总店为例,有效流转商品数达 10000 种,日均营业额 80 万左右。在分析商品构成问题时,发现平均 5000 个单品实现了 40 万左右的销售额,这表明该超市商品构成有问题吗? 当然有问题!——超市竞争的核心在于价格竞争,价格竞争的基础来源于单品的量化销售。现在平均 50% 的单品实现了 50% 的销售额,表明该超市的商品中什么都能卖一点,什么都卖不好,何来的量化销售?!没有量化销售,这家超市又何以和供应商压低进价,进价压不下来,它又靠什么去塑造低价形象,靠什么去和竞争对手竞争? 一言以蔽之,这家超市商品构成的问题在于:缺乏量化销售的 A 类商品; 【案例 2 】 该地另一家超市公司却出现了一个相反的现象:前几天,该超市总经理打电话过来说道:“我们超市在分析商品构成时,发现了我们 10% 左右的商品实现了 90% 以上的销售,这样 A 类商品很突出了,没问题吧?” 谁说没问题?—— 10% VS 90% 表明:该超市当前的商品构成中,顾客的目的性购买太强(经分析,顾客仅认为该超市牛奶、食用油商品等有限品类不错、价格便宜,其他商品都不如竞争对手),到该超市来就只是为了购买这一两类商品,没有关联性购买,这直接导致销售毛利太低。 因此该超市面临的是:如何弱化顾客的目的性购买,优化其他类商品构成的问题。 上述 A 超市公司的商品构成由商品总部负责,在现场调查分析中,当问到商品构成有问题怎么办的时候?几乎所有采购业务人员及门店人员的答复竟都是:“引进新品,淘汰滞品。” 事实上,一个卖场的商品不好卖,首先要考虑的是商品的构成哪里有问题,而不是哪个商品有问题!试想,如果一栋楼不好卖,肯定是整栋楼的设计出了问题(对于我们超市来说,就是商品构成设计出了问题),仅仅抱怨砖不好是没有用的。 根据美国多家超市集团的现场实践,超市的商品构成中,如果达到 30% 的商品产生 70% 的销售的时候,才表明商品构成基本正常(因为 2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