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腹地现代化进程研究的地理视角经济史研究的视角问题(专题讨论2).doc

港口—腹地现代化进程研究的地理视角经济史研究的视角问题(专题讨论2).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港口—腹地现代化进程研究的地理视角经济史研究的视角问题(专题讨论2)

PAGE PAGE 5 港口—腹地:现代化进程研究的地理视角:经济史研究的视角问题(专题讨论2) 2007-04-30 吴松弟 学术月刊2007年第1期 点击: 25 港口—腹地:现代化进程研究的地理视角 港口—腹地:现代化进程研究的地理视角 吴松弟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上海200433) 学术月刊2007年第1期 历史学者开始研究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开始的现代化进程,试图总结若干历史经验,以为今日的借鉴。这种研究,目前为止大致集中在对现代化趋势的认识、理论的探讨上,其实,近代产业、交通、文化和政治变动的研究往往也和现代化进程有关。其中,从探讨港口—腹地入手,研究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以弄清中国现代化空间展开的过程、主导因素及对各区域的深刻影响,可称作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从地理学角度的剖析。中国领土广袤,区域情况差异较大,经济社会发展亦不均衡,这种从空间角度进行的研究,对于探讨中国现代化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区域差异性,自有其重要的意义。 一 从港口—腹地入手,研究中国现代化的空间进程,是基于如下的认识: 第一,中国的早期现代化,是外力推动的结果,1840年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因素首先产生于沿海沿江的通商口岸,之后再沿着交通路线向广大的内陆推进,从而构成中国现代化的空间进程。因此,研究港口—腹地是理解中国现代化空间进程的关键。 第二,1840年以后,虽然农业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工商业经济已日益重要,近代工商业尤其代表了经济的发展方向。东部沿海的近代工商业和新型城市首先得到发展,拉大了和相对落后的中部、西部的经济差距。 第三,各区域都程度不同地卷入了世界经济体系,与外国的贸易和与东部沿海的贸易在经济中的重要性大大提高。与沿海口岸的贸易联系,成为各区域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向,中国的近代交通也都以沿海口岸城市为主要指向,二者对中国的区域和城市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第四,尽管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是最值得注意的地方,也不可忽视内地交通枢纽或经济中心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港口城市、内地城市以及规模更小的市镇,通过交通道路的联结,形成特定的地域空间结构,影响了各区域的发展。 第五,中国是历史悠久、地域广袤的大国,各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一向不均衡,有所区别的历史背景、经济基础和地理条件成为影响各地现代化的发展速度和水平的重要因素。 上述认识可以作以下理解: 从1842年开始五口通商,到1930年止,中国的开放商埠和被迫出让的租借地、殖民地达110个。除了山西、贵州、陕西、青海、宁夏等少数几个省份,绝大部分的省份都有了多个通商口岸。其中,最重要的是分布在沿海地带的口岸,大约占了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二到五分之四;其次是长江口岸;边疆口岸所占的比重微不足道。因此,沿海口岸是中国租国外以及中国沿海各地区之间发展交通和贸易联系的主要枢纽。开埠通商和巨大的国际市场为这些城市走以港兴市、商贸兴市的发展道路准备了良好的基础。此外,近代在这些城市都设有租界,租界的设立固然使得这些城市成为列强扩大在华权益的基地,同时又使之成为中国最早实现现代化的窗口,按照西方的生活要求和科学规划建设起来的各种城市交通、生活、生产的设施以及新型的城市管理方式,无不首先出现在租界。尽管这些城市也有种种黑暗面,但在当时有头脑的知识分子看来,它们确实比中国其他地方先进,代表了中国的发展方向。从此,“实现现代化”就成了中国人百余年来为之奋斗不休的崇高目标。沿海口岸城市的先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壮大,不仅带动了所在区域的发展,还通过各种交通路线和商业网络,将影响送达广大的农村。各个口岸城市几乎都是空间范围不等的地区的现代化的领头羊,是中国百年来最值得关注的地方。 另一方面,近代以来中国纳入世界经济体系的程度不断加深,虽然新式工业长期以来主要局限于沿海沿江地区,但各区域那怕是偏僻的青海、甘肃、西藏和四川西部都很早就和国外发生了贸易往来,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各区域的进出口物资,绝大部分都通过上海、天津、广州、香港等沿海口岸吞吐,各区域的经济联系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倾向港口城市的趋势。通过物流以及相伴随的人员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动,中国各地区开始形成以沿海港口城市为龙头,以各港口的腹地为依托,以国内农畜产品、手工业产品和国外工业制成品为主要贸易内容的外向型经济体系。内陆各地区在与沿海口岸地区的贸易过程中,感受到来自沿海的现代化因素,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冲击,或早或晚或快或慢地开始了现代化进程。 研究中国近代史如同研究任何断代史,都必须高度注意中国各区域的差异性。中国地域广大,面积接近于一个欧洲,各地区的地理条件相当复杂,自古以来在经济、文化甚至政治

文档评论(0)

yoush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