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禵更名与雍正继位问题再探讨_吴秀良.pdf.docVIP

允禵更名与雍正继位问题再探讨_吴秀良.pdf.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 年 8 月 清史研究 Aug. 2013 第 3 期 The Qing History Journal No. 3 学术专论 允禵更名与雍正继位问题再探讨 吴秀良 [摘要] 雍正帝继位后,康熙十四子 “胤祯”更名 “允禵”的问题,曾作为持雍正继位 “窜立说”学 者们的一个有力证据。其实他们的 “求证”只不过是利用 “次等史料”来证明了十四子的名字曾经是 “胤 祯”的史实,而没有能证明十四子出生后的 “原名”就是胤祯。不但如此,他们对允禵更名与雍正继位问 题也找不到任何关系。本文考订了解决皇子更名问题最具权威性的史料———皇室玉牒,结合康熙朝满汉融 合中政治文化变迁的背景,深入与十四子更名有关史料中的语境与情境,阐明了持雍正继位 “合法说”学 者们根据皇室玉牒对十四子胤祯改讳允禵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而化解了他们在此问题上关于史料解读的分 歧,最后也试图对他们共同遗留的 “未决”问题提供答案。 一、“标的问题” 自从上世纪 30 年代以来,清史界借着皇十四子的 “胤祯改讳 ( 允) 禵”这个题目发表了一 系列的 “考实”的论述,以图证明胤禛 ( 雍正帝) 的皇位是从他十四弟胤祯处篡夺过来的。① 孟森先生是 20 世纪创立雍正 “窜立说”的学者 ( 简称 “非法派”) 。在 《清世宗入承大统 考实》②一文中,孟森开宗明义的主张就是: “康熙末年,诸王大臣所默喻上意,知为将来神器 之所归者,乃十四阿哥胤禵。”根据这一个没有证明的先入观,孟森的猜测是阿布兰私以 “玉牒 缮 ( 底) 本与隆科多收藏在家”而遭到弹劾之故,可能是因为玉牒中含有胤禵被立为皇位继承 者的暗示 ( “或即于玉牒中获有圣祖暗示之意”) 。③实际上,孟森从未看过北京故宫珍藏的康熙 朝玉牒和宗人府档案; 因此他对玉牒的性质和功能存有严重的误解。因为玉牒不是遗嘱。它只记 载过去,不涉及未来。在史学方法上孟森还认为雍正随意篡改了清廷内部的资料而企图掩盖他 [收稿日期] 2013 - 05 - 02 [作者简介] 吴秀良 ( 1929—) ,男,美国波士顿学院荣休教授; silaswu@ gmail. com ① 严格说来,雍正的兄弟们避讳改名并不是他的意愿,乃是当初被他任命为总理事务的八弟胤禩 ( 廉亲王) 、 十三弟胤祥 ( 怡亲王) 和隆科多 ( 理藩院尚书) 等 “王大臣”提议把他兄弟们名字的第一个 “胤”字改 变。他起初 “不允行”。但是王大臣 “援引往例,陈恳再三”,所以他才 “不得已而许之”。至于把 “胤” 改为 “允”也不是他主动提出,而是接受胤禩的建议才决定的。见雍正八年五月十五日上谕,载台北故宫 博物院编: 《宫中档雍正朝奏折》25 辑,1978 年,第 555 页。 ② 孟森: 《明清史论著集刊》( 下) ,中华书局,2006 年,第 383 页。 ③ 孟森: 《明清史论著集刊》( 下) ,第 408 页。 1 “夺位”的劣迹。孟氏这个 “假定”实在 “大胆”; 然而在 “求证”上相当 “粗心”。 继承孟森 “窜立说”并大力加强的学者首推王钟翰和金承艺。当他们认识到 “改十为于” 的传说不能自圆其说后,就集中在 “改祯为禛,实属易易”① 的理论架构上。他们的史学方法是 从中外史料中找出十四子的 “原名”为 “胤祯”,而后声称 “允禵”是雍正帝从后者篡夺皇位 后给他改的新名,以图掩饰他继位非法的秘密。 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国策,清代的皇室玉牒,作为北京故宫珍藏的清朝 档案重要的一环,也对外开放了。笔者于 1980 年秋天获准进入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 简称 “一史馆”) 去研究康熙和雍正朝的玉牒; 接着又有南开大学的冯尔康和在日本任教的杨启樵先 后于 80 年冬和 81 年春获准进入一史馆查考玉牒。 冯尔康是我们三人中首先发表 “允禵玉牒易名”论文的学者。② 冯文的重点是: 十四子出生 后的 “原名”就是 “胤禵”; 以后因为某种原因改名 “胤祯” ( 他说最晚康熙四十三或四十四 年; 笔者发现实际应为四十二年) ,并且这次改名也反映在康熙四十五年版的玉牒里。换言之, 在皇帝的家谱上从康熙四十五年十四子第一次改名后,一直到康熙六十一年底,他的名字都是 “胤祯”; 乃是在雍正元年,皇四子胤禛登基后,因为避讳,这个皇十四子才又一次改回原名为 “允禵”。在这长达 20 年之久的期间,一切官方的文件和书籍以及外交使臣的记录上,只要提到 皇十四子的时候,他的名字都应当是 “胤祯”。 这里我们看见研究者要想试图为 “胤祯,改讳禵”这个 “标的问题”得到正确答案,就必 须仰赖能够解决该问题的最关键、权威性最高的史料,就是玉牒。但是持 “窜立说”的学者, 因为没有看到玉牒,反而去从那些权威性远逊于玉

文档评论(0)

mghkfg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