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七课雨花
小学音乐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雨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音乐可以惟妙惟肖地表现各种各样的雨景:沙沙的小雨,哗哗的大雨,乃至狂风暴雨……它带给人们无限遐想,我们则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各样的联想与想像,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能力目标:用自制乐器等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主题为雨。
能力目标:进一步唱好二声部合唱。
教学内容
聆听:钢琴曲《雨滴》、合唱《踩雨》、弦乐《暴风雨》。
表演:歌曲《踩雨》、《雨中》。
教材分析
1、合唱《踩雨》。
踩雨呀!踩雨呀!听,这是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发出的呼喊声。这首歌曲描绘了孩子们夏日在雨中嬉戏的情景,反映了他们热情纯真的童心世界。歌曲分为三个层次。以呼喊的音调作为引子,通过领唱与齐唱、力度强与弱的对比,表现了孩子们相互呼应的呼叫,揭开了踩雨的序幕。一个节奏活跃、音调跳宕的间奏,将歌曲引入第二个层次,仿佛一群活泼顽皮的小童踩着轻快的步子迎面奔来。这里,各为两小节的乐句旋律平稳,节奏比较统一,好像是孩子们在边踩雨、边欣赏着雨景。接着,出现了由引子音调变化而成的乐句,歌词全由充满童趣的衬词构成,顿时造成热烈的气氛,孩子们的情绪更为高涨。他们唱啊、跳啊、叫啊、踩啊…?quot;歌曲的旋律上移到高音区,两个声部不同的节奏交织在一起。踩雨呀的呼喊声此起彼落,表现了喧闹热烈的场面。孩子们无忧无虑、欢快喜悦的心情洋溢在歌声之中。
2、钢琴曲《雨滴》(降D大调前奏曲)。
波兰钢琴家肖邦曾创作了24首前奏曲,结构短小,形式精致,往往采用单一的音乐形象来表现作曲家一瞬间的内心活动或生活中的一个侧面。肖邦的24首前奏曲每首调性不同,在音乐的情趣、性格上也都各具特点。但相同的是,这些钢琴曲都具有感人的诗意内容和高超的艺术技巧。《降D大调前奏曲》是其中的第15首乐曲,它是1838年肖邦偕法国女文学家乔治?桑在西班牙马约卡岛疗养期间写成的。据传肖邦是在岛上瓦尔德莫查修道院听到屋檐滴下的雨滴声有感而写下这首曲子的。乐曲中自始至终有连绵不断的八分音符的降A持续音,使人联想起下雨天屋檐下雨点的淅沥声,故而又被称为雨滴前奏曲。实际上降A持续音在这里只是暗示一种心灵的律动而已。这首前奏曲为复三段体结构。一开始在一连串雨滴声的衬托下呈示了第一部分第一主题,柔和、甜美、纯净而明朗:第二主题由前一个旋律发展而成,带有一些哀怨、忧郁的气息:然后第一主题再现,构成了单三段体的曲式。通过那不间断的降A持续音,引入了乐曲的中间段落。中段气氛阴郁沉重,带有悲凉的色彩。由雨滴节奏转化成的升c小调主题音乐,以单调的圣咏式旋律、空洞的和声、固定不变的节奏音型以及钢琴低音区浓重的音色,使人联想起吟唱圣歌的僧侣行列:紧接着第一部分的抒情主题再现,似乎是将那阴沉黯淡的气氛驱散。通过与中间段落的强烈对比,这一主题显得格外清新、纯朴和优美。
作者介绍肖邦(1810~1849) 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不满20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他短促一生中的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故在国外度过。此间他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降A大调波兰舞曲》;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肖邦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却很勉强。1837年,他严辞拒绝了沙俄授予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德国音乐家舒曼称肖邦的音乐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肖邦的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临终前,肖邦用微弱的声音对赶来巴黎的姐姐说:我的遗体是不能运回华沙了,至少把我的心脏运回祖国,把杯里的波兰泥土撒在我的棺材上。 1849年10月7日,年仅39岁的爱国音乐家与世长辞。至今,肖邦的心脏仍保存在华沙的圣十字教堂里。
3、管弦乐《暴风雨》。
这首乐曲是美国作曲家格罗菲的管弦乐《大峡谷组曲》中的第五乐音。乐曲一开始就再现组曲中第三乐章的主要旋律(牧童主题):它由小提琴在高音区用清亮的音色奏出,表现了暴雨前的静寂。随后,弦乐组奏出不安的音型,它慢慢扩展,像是乌云在漫延。接着出现的另一以下行音阶组成的主题,使乐曲增加了不安的动感,预示着暴风雨的来临:很快,小提琴奏出一串下行滑音,暴风雨来临了!作曲家在这里用音响模拟的手法,极为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暴风骤雨、电闪雷鸣的场面。弦乐不协和的结合,迸射出银色的光泽,像是泻下的蒙蒙雨雾;管乐尖锐刺耳的呼啸,像雷电中的峡谷风摇树动,石破岩崩;钢琴的刮奏,像是一阵山风吹散了飘洒的雨滴。接着,弦乐奏出了半音下行的音型,暴风雨过去了,阴云中透射出银色月光,大峡谷又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但是很快高潮又起。在乐队全奏第二个主题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