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政府财税补贴政策效率基于农业上市公司的案例研究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政府财税补贴政策效率:
基于农业上市公司的案例研究
Policy Efficiency of Chinese Government’s Subsidy to Dragon-head Enterprise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Case Study on Agriculture-linking Enterprises on Stock Market
林万龙1 张莉琴2
(1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农发所;2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中文摘要:本文运用2000-02年58家农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政府对龙头企业的扶持缺乏效率,政府扶持并没有直接带来所期望的龙头企业农业相关产出的增长,因而也就谈不上对当地农产品原料的产销带动作用。这个结论意味着我国现行的龙头企业扶持政策操作上存在很大的偏差。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 财税补贴 农业上市公司
Abstract: Using opened financial data of the 58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on stock market, this paper proved that support level of subsidy and tax shelter had no significant role with enterprises performance on agriculture production and had no significant leading role to increase farmer income.
一. 导言
为摆脱目前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政府和学术界普遍认为解决好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衔接问题是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在这种背景下,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度受到政府日益重视是很自然的事。根据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情况和国家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扶持重点的变化,可以把国家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政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93-95年),中央政府开始倡导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第二个阶段(1996-98年),是我国农业产业化正式起步和摸索、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在中央政策中虽然强调“积极兴办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但是对龙头企业的扶持还没有在政策中体现出来。第三个阶段(1999年至今),是政府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阶段,中央在一系列农业政策中不仅强调了农业产业化对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提出对农业产业化进行扶持的同时,突出了扶持农业产业化中龙头企业的工作重点。在1999年到2002年4年的中央农村工作文件中都连续提到了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龙头企业。在2001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论断,于是,扶持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在全国各地迅速升温。政府的优惠政策涉及龙头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税收减免、财政贴息、公益性补贴、价格补贴、用地优惠、甚至上市政策优惠等等,政策支持力度大,影响也非常广泛。
政府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其政策意图很明显,即希望通过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有效带动农民进入市场、从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这也就是“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这一广为流传的提法的逻辑所在。因而,按照这一逻辑,政府政策的绩效,首先必须体现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能够因政府的财税补贴政策而获得更快的发展速度上。
那么,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政府对龙头企业所采取的财税补贴政策的绩效究竟如何呢?目前尚无任何研究对此加以系统分析并做出深入的评估。政府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促进农产品生产增值升级、提高农民收入,如果政府补贴对于龙头企业的发展并无明显作用,那就可以认为政府扶持龙头企业的政策为低效率或无效率,这一政策的合理性也就存在疑问。沈晓明(2002)、沈晓明等(2002)曾分析了补贴政策对农业上市公司的影响,发现这些公司的真实盈利能力较差,她认为补贴政策的影响是消极的。如果确实如此,那么,这一现象就理应引起学术界和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遗憾的是,沈晓明(2002)、沈晓明等(2002)的研究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统计分析,缺乏严格的实证分析。鉴于问题的结论具有极强的政策含义,因而本文试图用更为严格的计量经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力求使研究结论更为可靠。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在第2节,本文将对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所享受的优惠政策进行小结;第3节,我们将提出本文的有待检验的假说;第4节我们运用农业上市公司2000-02年的财务数据对这一假说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政府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对农产品加工龙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