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哲学》第二单元.doc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模拟高考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 )
A.具体的物质形态 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
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D.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
2.近年来,由于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天文学家发现的许多宇宙间的物质新形态,比如像暗物质,暗能量,黑洞等等,在地球上有的已经有局部的发现,有的并没有普遍的存在。这些发现表明?( )
A.现象世界并没有统一的本质
B.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人们认识水平的进步
C.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断得到自然科学的证明
D.那些未经证实的新发现往往成为科学进步的干扰因素
3.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这提醒我们
A.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
C.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失去了客观性
D.改造自然必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
4.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之所以强调要尊重劳动,从唯物论角度看,是因为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 生产力发展是客观的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D.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5.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 )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据此回答7—8题。
6.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以后,已经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
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
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7.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不断发展,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这说明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一成不变的事物是存在的
C.静止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D.事物在变化发展过程中有存在着相对静止
8.党的十七大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对党章进行适当修改。对党章既有保留又有修改。从哲学看,这体现了
A.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B.现象与本质的统一
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这说明 ( )
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 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 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 ④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10.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挎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说明
A.改造世界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B.尊重自然规律就能有效地改造自然
C.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尊重客观规律必须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
11、2007年9月20日,13号超强台风“韦帕”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上海市强台风警报暴雨蓝色预警全市各类工地临房、危房简屋内的人员以及一线海塘外人员约20万人已陆续组织撤离转移。提早预测的到来,并做好防的准备。这表明A、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B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指导实践 C、改造世界必须尊重规律 D规律是人意志的产物 ( )
A.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B.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D.认识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21.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 )
A.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矛盾的观点
22.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不行而止矣。行之,明也”这里所讲的行是指 ( )
A.对事情要有耳闻 B.对事情要亲眼见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