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四节出血性疾病ppt.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节出血性疾病ppt.ppt

出血性疾病 张家界市人民医院 血液科 宋泽江 一、概述 出血性疾病指正常止血功能发生 障碍所引起的异常情况,由血管壁异常、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凝血机能障碍所引起的,表现为自发出血或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 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既往史、家族史、化学品接触史或过敏史+筛选试验→特殊检查 1)出血病史和诱因(patients history): 有药物接触史,多提示血小板性; 碰撞后出血不止,多为凝血因子障碍。 2)家族史(family history): 幼儿发病或家族史:遗传性出血疾病。 3)出血方式(bleeding presentation): 以皮肤及粘膜的瘀点、瘀斑为主,多提示血小板性或血管性出血,如瘀斑隆起,多提示为血管性。 如以深部组织(肌肉关节腔)出血为主,则提示凝血因子-抗凝系统缺乏。 治疗要点 1.病因治疗 ? (1)有效预防与治疗原发病 (2)避免使用和接触可加重出血的物质和药物。 2.止血措施 (1)补充凝血因子或血小板 (2)?止血药物 1)促进血管收缩、增加血管致密度或改善血管通透性的药物: 2)维生素K: 3)其他 (3)局部处理: 3.其他治疗 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三、过敏性紫癜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四、血友病 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血友病依其缺乏凝血因子种类之不同,可分为:   (1). 甲型血友病:是由于凝血因子八(即Ⅷ)缺乏引起,亦称作血友病A,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血友病,约占血友病人数的80%-85%,在某些高发地区甚至更高。   (2). 乙型血友病:是由于凝血因子九(即IX)缺乏引起,亦称作血友病B,临床较甲型血友病少见,约占血友病人数的15%左右。   (3). 丙型血友病:缺乏凝血因子十一(即Ⅺ缺乏,国外又称作Rosenthal综合征)。Ⅺ缺乏症在我国极为少见。   (4).获得性血友病(即后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常由于自身因素导致某些凝血因子水平下降,或活性降低,如获得性凝血因子八(Ⅷ)缺乏症,常由于自身产生Ⅷ因子抗体,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导致获得性血友病(甲型血友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 血友病A、B均属于性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而丙型血友病(遗传性Ⅺ缺乏症)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在我国多数为甲型血友病为主,致病基因位于女性X染色体上,也就是女性携带基因,导致下一代男性发病,而下一代女性均为正常人。所以,血友病患者常有家族史,常见的遗传模式是:女性从上一代获得发病基因(携带者,不发病),然后遗传给下一代男性,也称“隔代遗传”。 临床表现 1.出血 特点为: (1) 出血不止:多为轻度外伤、小手术后; (2) 与生俱来,伴随终身; (3) 常表现为软组织或深部肌肉内血肿; (4) 负重关节膝、踝关节等反复出血甚为突出,最终可致关节畸形,可伴骨质疏松、关节骨化及相应肌肉萎缩(血友病关节)。 (5) 出血的轻重与血发病类型及相关因子缺乏程度有关。 2.血肿压迫症状及体征, 常见的有: (1) 血肿压迫周围神经可致局部疼痛、麻木及肌肉萎缩; (2) 压迫血管、输尿管引起症状; (3) 压迫胸腹腔等脏器,影响内脏功能。 甲型血友病严重程度分型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象及血小板功能 2.筛查试验 3.确诊试验 4.FⅧ:C或FⅨ:C活性检测 诊断要点 根据病人起病年龄、性别、符合X性染色体隐性遗传家族史及出血的特点,结合相关检查可确诊。 治疗要点 1.局部出血的处理 2.补充凝血因子 (1)常用制剂 (2)常用剂量及用法 3.药物治疗 (1)去氨加压素 (2)其他药物 4.其他 五、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个综合征,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在毛细血管、小动脉、小静脉内广泛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聚集,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导致循环功能和其他内脏功能障碍,消耗性凝血病,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产生休克、出血、栓塞、溶血等临床表现。过去曾称为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消耗性凝血病,最近有人认为以消耗性血栓出血性疾病为妥,但最常用的仍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因 (1)感染性疾病 (2)恶性肿瘤 (3)手术及创伤 (4)病理产科 (5)医源性因素 (6)其他 2.发病机制 当人体受到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时,体内凝血系统被激活,血液的凝血活性增高,在微循环内发生血小板聚集及纤维蛋白沉积,形成播散性微血栓。 其病理变化包括:   ①全身微血管内有广泛的纤维蛋白沉着,形成微血栓,造成微循环障碍、红细胞机械性损伤及溶血;   ②当微循环内发生凝血时,大量血小板和凝

文档评论(0)

过各自的生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