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 基础理论 第二章 心理发展课件.pptVIP

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 基础理论 第二章 心理发展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 基础理论 第二章 心理发展 授课人: 邱炳武 博士 第一节 心理发展基础理论 一、心理发展概述 心理发展的基本含义 个体的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各方面特征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以低级的心理机能为基础,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 各主要阶段的特征 注意:无意注意→有意注意 记忆:无意记忆→有意记忆;机械记忆→意义记忆;形象记忆→抽象记忆 言语:词汇→句法;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对话言语→独白言语 思维: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辨证思维 个性与社会性:依恋→同伴交往→人际交往;自我意识;道德意识和行为;价值观 不同发展阶段的个体的教育与引导 心理发展的主要规律 先天遗传影响与后天环境影响并存 主动发展与被动适应并存 连续性与阶段性并存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1)婴儿前期(0―2岁):信任-怀疑 (2)婴儿后期(2―4岁):自主-羞耻 (3)幼儿期 (4―7岁):主动-内疚 (4)童年期 (7―12岁):勤奋-自卑 (5)青少年期(12―18岁):角色同一性-角色混乱 (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孤独 (7)成年中期(25―50岁):繁衍-停滞 (8)成年后期(50岁以后):完善-失望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动作思维 前运算阶段(2―6、7岁) ——形象思维 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 ——形象逻辑思维 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 ——抽象逻辑思维 第二节 学龄前期儿童心理的发展 学龄前期儿童心理的发展总体状况 注意、记忆、言语、思维、个性和社会性 学龄前期儿童认知的发展 注意的发展:3分钟~15分钟 记忆的发展 记得快忘得也快 记忆不精确 无意记忆效果较好 形象记忆占优势 言语的发展 词汇 语法 口语表达:对话言语→独白言语 思维的发展 感知动作→表象→概念 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外→内 学龄前期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婴儿情绪和社会性的最初发展 社会性微笑 依恋 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认识:外→内 自我评价 依从成人的评价→独立评价 外部评价→内部评价 简单、笼统→具体 主观情绪性评价→ 客观评价 自我体验 自我控制 道德认知的发展 前道德 他律(道德实在论) 自律(道德相对论) 道德行为 侵犯行为 亲社会行为 性别角色认同和性别化 性别认同:是对一个人在基本生物学特性上属于男或女的认知和接受,即理解性别。 性别角色认同:是对一个人具有男子气或女子气的知觉和信念。 性别化:儿童获得性别认同和关于他所生活的社会认为适合于男人或女人的动机、价值、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的过程就是性别化。 同伴关系的作用 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 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他人反应的机会; 提供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考框架; 得到情感支持 早期的同伴关系不良将会导致以后社会适应困难。 第三节 小学生心理的发展 儿童的社交圈不再局限于父母和兄弟姐妹,扩大到包括同伴、同学和老师,而且儿童开始能够借助一定的媒体和社会机构与他人进行交往。 与家人和同伴的交往、社会文化背景和大众传媒信息等多方面的内容,都可能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影响。 一、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形象为主 感知觉的发展 视觉:视觉感受性 听觉:声音听觉、言语听觉 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 注意的发展 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多动症或注意力障碍 言语的发展 口头言语:独白 书面言语 记忆的发展 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理解记忆和机械记忆 思维的发展 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四年级为关键期 思维结构 不平衡性 二、小学生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认识:外→内 自我评价 外→内 具体→抽象 顺从别人→独立 笼统→具体 不稳定→稳定 自我体验 道德品质的发展 道德意识 道德知识:肤浅→准确 道德评价:效果→动机 道德原则:外部制约→独立 道德行为 言行一致→言行不一 社会性认知的发展 角色采择技能,也称观点采择 对社会关系的认识 社会性交往的发展 父母-儿童关系 同伴交往 同伴团体 友谊 师生关系 小学生对教师的态度 教师的期望(彼革马利翁效应) 三、小学生的学习 小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 学习态度 第四节 中学生心理的发展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总体状况 初中阶段又称青春期 高中阶段趋于成熟 初中生的认知发展 注意:注意分配和转移、注意范围 记忆 语言 思维 初中生学习活动的发展 学习动机 学习态度 学习兴趣 学习能力 初中生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总的特点:不平衡性和极端性 自我意识高涨

文档评论(0)

lifang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