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行为4.0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班主任工作中可借鉴的心理辅导的技巧: 倾听技巧 沉默技巧 宣泄技巧 探讨技巧 面质技巧 自我暴露 (三)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   约有13%的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卫生问题,特别是男教师、年轻教师、工作量大的教师的问题尤其严重。 中外研究表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下。   教师因心理健康问题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情况有: 1、教师的行为方式、情绪状态、人格品质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而且学生的这种学习和模仿是潜移默化的、无意识的。 2、有些心理不健康教师不善于协调与控制自己不良情绪,学生会成为“替罪羊”。 3、有些心理不健康的教师缺乏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影响师生关系。 4、有些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外界缺乏正常的认识过程和一定的认识能力,主观、片面、以偏概全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受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鲍姆令德家庭教育研究的启示: 鲍姆令德曾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个性发展的关系进行了长达10年的研究,他提出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要求和反应性。 要求指的是父母是否对孩子的行为建立适当的标准,并坚持要求孩子去达到这些标准。 反应性指的是对孩子接受和爱的程度及对孩子需求的敏感程度。 四、教师恰当教育行为的标准 反应性 要求 权威型 专制型 忽视型 溺爱型 权威型: 家长教养方式: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对孩子行为做出适当限制,设立恰当目标,并坚持要求孩子服从和达到这些目标。同时他们表现出对孩子成长关注和爱,会耐心倾听孩子的观点,并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决策。这种抚养方式的特点是理性、严格、民主、耐心和爱。 儿童个性:儿童的社会能力和认知能力都比较出色,在掌握新事物和与别的小朋友交往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并且心境比较乐观、积极。 专制型: 家长教养方式:对孩子要求很严厉,提出很高的行为标准,这些标准和要求甚至不近情理,孩子没有丝毫讨价还价的权力。如果孩子出现稍许的抵触,父母就会采取惩罚。从本质来看,这种抚养方式只考虑到了成人的需要,而忽视和抑制了儿童自己的想法。 儿童个性:儿童会表现出较多的焦虑、退缩等负面情绪,长大以后他们的适应性不如权威型抚养方式下成长的儿童。 溺爱型: 家长教养方式:对孩子充满了爱与期望,但是却忘记了孩子社会化的任务,很少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或施加任何控制。 儿童个性:儿童会表现得很不成熟,自我控制尤其差,当要求他们做的事情与其愿望相背时,他们几乎不能控制自己的冲动,会以哭闹的方式寻求即时满足,对父母表现出很强的依赖和无尽的需求,缺少恒心、毅力。 * 教师教育行为与学生心理发展   --从师源性心理障碍谈起 主讲人: 毛 文 英 单 位: 大洲镇初中 教师教育行为:指教师在实际教育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外显性的活动或动作,如教师语言和体态语言,是教师教育方法、措施与手段的总和,也是教师教育观念的外在表现。包括语言的、非语言的、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评价,是一个教师表现出来的教育观念。 教师教育行为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 1、在学生认知和学习发展中具有组织、引导作用; 2、对学生的价值观与态度的形成和改变有重要影响; 3、对学生个性与社会性行为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4、影响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 教师、学生、家长的内隐观念中对教师对学生发展的作用的认识: 采用自由列举法对教师、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表明,三者对教师在学生发展中影响作用的认识明显偏重知识传递、智力发展与应试升学,分别占67%、72%和66.9%,相对忽视教师在学生社会性、个性发展中的作用,而对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中具有的重要影响很少有人提及(吴康宁)。 教师在学生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既可以体现为教师的积极促进作用,也可能体现为消极阻碍作用。 具有先进教育观念和恰当教育行为的教师会成为学生心理发展的促进者,而观念落后和采取不恰当教育行为的教师会成为学生心理发展的阻碍者。   教师由于对学生采取了不恰当的教育行为,从而导致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称作师源性心理障碍。      心理问题包括自卑、退缩、厌学、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疾病包括学校恐怖症、神经症、反应性精神病等。 一、师源性心理障碍的现状与危害 二、教师不恰当教育行为的类型 三、教师不恰当教育行为的原因分析 四、教师恰当教育行为的标准 五、改进和优化教师教育行为的建议 一、师源性心理障碍的现状与危害   心理障碍的产生既与个体的心理调节能力

文档评论(0)

lifang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