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一轮复习重点.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高考目标定位】种群的特征 【考纲知识梳理】 一、种群的概念和数量特征 1、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各个特征的关系: (1)在种群的四个特征中,种群密度是基本特征,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 (2)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移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四个特征的概念,如果研究一个城市人口的变化,迁移率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年龄组成的三种形式: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利用人工合成的激素把害虫诱导过来,然后将其杀死,破坏了该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可以使种群密度降低。 【高考真题】(07北京)根据右表中甲、乙两个国家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统计数据,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 B.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 C.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 D.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 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估算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方法——样方法 (1)样方形状:一般以正方形为宜。 (2)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2、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标志重捕法 测量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估计种群密度。 捕捉10只昆虫,并标记。重补10只,有两只是标记的,则种群数量为: 【高考真题】 (11北京)2. 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A. 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 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C. 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D.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第2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 【高考目标定位】 1、种群数量的变化2、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考纲知识梳理】 一、种群增长曲线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 (2)特点: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大。 (3)数学模型:指数函数型。 (4)两种情形:①实验室条件下;②当一个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适宜环境时。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食物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物的动物就会增多,就会导致出生率降低,而死亡率就会增加,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生长就会停止数量就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1)原因:自然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如资源、空间、天敌等的制约。 (2)特点:种群达到环境条件所能允许的最大值——环境容纳量(即K值)后有时停止增长,有时在K值上下波动。K值:在某一环境条件下,一定空间内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3)意义:反映或体现达尔文自然选择中的生存斗争。 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1、内因: (1)种群的起始个体数量。 (2)决定种群数量的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2、外因: (1)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2)人为因素:种植业、养殖业发展,砍伐森林,猎捕动物、环境污染等。 第3、4节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演替 【高考目标定位】 1、群落的结构特征2、群落的演替3、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考纲知识梳理】 一、群落的概念及特征 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 (1)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其中互利共生体现了种间互助,其余三者为种间斗争。 一、种间关系的比较 关系 名称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图 特点 举例 互利 共生 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 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 ,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地衣、大豆与根瘤 菌 寄生 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 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 蛔虫与人;菟丝子 与大豆;噬菌体与 被侵染的细菌 竞争 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 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a;生存能力相 同,如图b。一般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同物种间 竞争越激烈 牛与羊;农作物与 杂草;大草履虫与 小草履虫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 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 化 羊和草;狼与兔; 青蛙与昆虫 二、群落的演替 2、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初生演替 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

文档评论(0)

麻将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