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1-28)讲总论-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性能 何谓中药性能?又称药性,即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与特征的概括。 何谓药性理论?有关药性的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中药的性状:指中药的形质特征,强调中药的形状、质地、颜色等。 学习药性理论的意义(指导临床和现代研究) 第一节 四 气 一、概念:寒、热、温、凉四种性质,又称四性。(平) 二、确定依据:从人体对药物的反应中总结出来的。 三、阴阳属性:寒凉属阴,温热属阳。 四、量化表述:大寒—寒—微寒—凉—平 大热—热—温—微温—平 五、四气的作用 1、温热性的作用 温里散寒:治疗里寒证及表寒证。 补火助阳:治疗阳虚证。 回阳救逆:治疗亡阳证。 温通气血:治疗寒凝气滞血瘀证。 副作用:伤阴液。 五、四气的作用 2、寒凉性的作用 清热泻火:治疗里热证及表热证。 养阴:治疗阴虚内热证。 凉血:治疗血热证。 副作用:伤阳气 第二节 五味 四、五味的作用 1、辛味的作用 (1)能散:散表邪(治表证,荆芥),散内结(治痰核瘰疬,夏枯草) 1、辛味的作用 (2)能行:行气(治气滞证,陈皮),行血(治血瘀证,川芎)。 (3)能润:润肾燥(治肾虚证,菟丝子)。 不良反应:耗气伤阴。 2、苦味的作用 (2)能燥:清热燥湿(苦寒药,治湿热证,黄连),燥湿散寒(苦温药,治寒湿证,苍术) (3)能坚:黄柏坚肾阴,治肾阴虚相火妄动证。 不良反应:伤津、 败胃。 4、酸味的作用 (2)能生津:治津亏口渴证,如乌梅。 不良反应:收敛邪气。 第二节 五味 五、五味的现代研究 六、气味配合原则(一药只能有一性,但可以有数味) 气味配合规律:气味俱同则功效相似,气味不同则功效各异,一药数味者功效相兼。 第二节 五味参考 《珍珠囊》: 辛主散、酸主收、甘主缓,苦主坚、咸主软; 辛能散结润燥、致津液、通气,酸能收缓敛散,甘能缓急调中,苦能燥湿坚钦,咸能软坚,淡能利窍。 第二节 五味参考 现代研究,认为药物味道的不同,与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关; 味辛的多含挥发油,味酸的多含有机酸,味甘的多含糖类,味苦的则可能含生物碱等。 第三节 升降浮沉 一、概念:指药物进入人体后四种不同作用趋势。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向外)是发散、外行,沉(向内)是收敛、固藏。 二、阴阳属性 三、作用 1、升浮性: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 2、沉降性:泻下,利水,重镇安神,潜阳熄风,降逆止呕,止咳平喘等。 第五章 有毒与无毒 一、概念:狭义毒性(毒副作用),广义毒性(药物总称,药物偏性,药物毒副作用) 二、毒性分级:大毒--有毒--小毒--无毒。 三、毒性确定依据:含不含有毒成分,整体是否有毒。 药性理论小结 四气五味---药物作用性质 升降浮沉---药物作用趋势 药物有效性 归经-----药物作用部位 有毒无毒---药物毒性------------药物安全性 * * 一、概念:是药物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也是对药物不同功能的高度概括。另外,涩附于酸,淡附于甘。 二、确定依据:口尝实践和药效归纳。 三、阴阳属性: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第二节 五味 (1)能泄:清泄(清热泄火,治火热内炽证,栀子),通泄(通便泻下,治热结便秘证,大黄),降泄(降肺气,治喘咳,厚朴;降胃气,治呕恶,柿蒂)。 2、苦味的作用 (1)能补养:补气(治气虚证,人参),补血(治血虚证,熟地),补阴(治阴虚证,麦冬),补阳(治阳虚证,巴戟天)。 (2)能缓急:缓和筋脉拘挛(治筋脉拘挛证,甘草),缓和急躁易怒(治脏躁病,小麦)。 3、甘味的作用 (3)能调和:调和药性,如甘草。 (4)能解毒:解食毒、药毒等,如甘草、绿豆。 不良反应:腻膈滞胃。 3、甘味的作用 (1)能收涩:治滑脱不禁证。在肺敛汗固表、敛肺止咳,治自汗盗汗、久咳不止,如五味子;在肾涩精止遗,治遗精滑精遗尿等,如山茱萸;在大肠,涩肠止泻,治久泻久痢,如石榴皮;在五脏,收敛固脱,治元气将脱证,如龙骨。 4、酸味的作用 (1)能软坚:软坚散结,治癥瘕等,如鳖甲。 (2)能泻下:治燥屎内结证,如芒硝。 不良反应:多食咸则脉凝涩。 5、咸味的作用 1、病势向上,用沉降药。 2、病势向下,用升浮药。 3、病位在上,用升浮药。 4、病位在下,用沉降药。 逆病势(改善病理),顺病位(直达病所)。 四、临床应用 1、药物的质地: 质轻主升浮,质重主沉降(诸花皆升,唯旋覆花独降;诸子皆降,唯蔓荆子独升) 2、药物的性味: 辛、甘升浮,酸、苦、咸沉降;温热药升浮,寒凉药沉降。 五、确定药物升降浮沉的依据 《本草纲目》: 酸咸无升,甘辛无降,寒无浮,热无沉。升者引之以咸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