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民族史保安的迁徙.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民族史保安的迁徙

Company Logo LOGO 保安族的迁徙 保安族的先民从遥远的中亚随蒙古军队来到青海同仁后,世世代代居住在隆务河畔 ,与当地的回,土,藏,汉,蒙古等民族长期交往,自然融合,不仅完成了保安族这个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逐步发展,也共同开发创造了这一地区的灿烂文化和历史文明。19世纪中叶,保安人挥泪告别了他们繁衍生息的古土,发祥地和美丽富饶的家园——青海同仁,举足迈上充满凄风苦雨,颠沛流离的迢迢东迁之路。 保安族自行成到十九世纪,一直生活在保安地区。明末清初以来,保安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四寨子”(又称四屯)——尕撒尔,年都乎,吴屯,保安(又分城内外两部分),据说在保安城内当时有保安,回,汉等民族杂居,城外有上下两庄,上装住有土族“五坊头”,下庄则纯为保安人居住,俗称“四坊头”。除保安人居住的尕撒尔,保安,下庄被称为“保安三庄”外,四周邻庄均为藏族或土族的部落,俗称“保安十二族”。在郭麻日,黄乃亥琼吾拉卡也有保安人居住。 大约到清咸丰帝年间,保安族开始由青海同仁保安地区迁至今保安族撒拉族东乡族自治县境内的大河家地区。起初仅是少数住户的迁徙,后来逐渐形成大规模的迁徙。迁徙的原因很多,总体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宗教矛盾和民族矛盾 这一时期,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在同仁地区空前发展,不同信仰的教民间发生摩擦。?同仁县志?有详细记载:“到清道光咸丰年间,四寨子的伊斯兰教已具有相当的实力,足以影响佛教的利益,引起了隆务寺系统宗教上层和各部落头人的严重关注,双方采取了相抗衡的措施。隆务寺寺主夏日仓和相佐要求其他民族要改信藏传佛教,并在各村寨路口大修嘛呢房和嘛呢彩门。郭麻日,年都乎的一部分伊斯兰教徒改信藏传佛教,而尕撒尔,保安下庄和保安城的伊斯兰教势力较强,信念坚定,不接受政教指令,引起了宗教矛盾。” 保安下庄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阻拦信仰佛教的群众兴建‘斯曼盖尔’,破坏寺庙里的佛像,捣毁经塔,烧毁经卷等,引起了两派信教群众的冲突,于是信仰佛教的土人投靠邻近的玛巴部落,玛巴部落联合热贡其他部落,掀起了驱赶伊斯兰教徒的事件。 二:经济矛盾 因灌溉用水等问题,不同信仰的居民之间经常发生冲突,民族间纠纷,械斗和流血事件不断发生。 三:政府处理不善 清朝统治者对少数民族往往持歧视态度,采取“以夷制夷”和“分而治之”的反动政策,挑拨当地汉,藏,土族和信仰伊斯兰教的保安人不和,致使冲突不断升级,乃至造成了保安被迫整体迁徙的结果。 清同治三年(1864年),又发生民族间尖锐的冲突和械斗。据《保安族简史》记载,冲突发生后,藏民动兵,声称要杀尽保安人。其中有藏族部落“吴屯”的头人,俗称“吴屯王爷”。将此讯立即传给下庄(撒尔塔大庄),要他们赶快逃走。保安人闻讯大惊,感到对方部落人多势众,对抗不了,决定迁徙。 殊途 正当保安部积极准备东迁之际,在少数头人的唆使下,玛巴部落和尕寨东部落联络五坊头土族和其他十一部落的藏兵,攻进了保安城。因事出无备,保安人来不及组织自卫,部分人惨遭杀害,部分人仓皇出逃。从此,他们被迫离开了世代辛勤劳动 所建立的家园。 叶落作品 传说保安人在东迁中得到藏族朗加部落的护送,安全通过多曼日山,顺利到达循化地区;但在护送途中曾引起其他藏族部落的不满,以致和其他追击的人发生械斗,朗加部落伤亡达三十余人。因而,直到解放后,甘河滩和梅坡的保安人仍然把朗加人称作“阿旺仓”(意为救命恩人),有时将朗加人请来大加款待,以示感激之情。 青衣 居住在隆务河西岸尕撒尔的保安人听到保安城,撒尔塔大庄的保安人惨遭杀害,被迫外逃的消息,大为震惊,也感到势孤力单,难以继续居住和生活,于是就把土地和财产变卖或送给同村的土族群众后,由土族哈伦那卡部落护送到循化街子一带。 年都乎,吴屯铁匠城,郭麻日的保安人也怕遭遇不测,迁居到今青海尖扎县康杨镇沙里木村等地。有少部分保安人寄住在当地与自己友善的藏族朋友处。当清光绪年间局势平稳后,又回到同仁,大多在隆务街定居。还有一部分保安人没有迁徙,而融入到当地的其他民族中。 保安人迁到循化地区的情况,已无史料可查。相传他们在生活潦倒,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得到同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撒拉族人民的同情和帮助,将他们分别安置在“上四工”的许多群众家中。 由于受一系列少数民族起义的影响和生活困难,再加上同治七年(1868年)循化发生大旱,保安人很难在这里继续生存下去,只好再次东迁。经与邻近积石关内甘肃大河家的回族头人联系后,沿黄河南岸穿过积石峡谷,进入关内大河家,由地方头人将尕撒尔的保安人安置在大敦,把撒尔塔大庄大马家的保安人安置在甘河滩,把保安城的保

文档评论(0)

bbnnmm8855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