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s工程勘探和工程检测系统使用方法.ppt

  1. 1、本文档共9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折射波的野外工作方法 一、测线设计 1、 测线力求为直线,尽量垂直岩层或构造的走向,便于最大限度地控制构造形态,以利于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2、测线要尽可能性与其它物探测线或钻探的勘探线一致,便于结合地质资料进行分析解释 3、测线要均匀地分布在全测区,以利于资料的对比与综合分析 4、当地层倾角较大时,应注意改变测线方向,避免盲区过大或接收不到折射波 注意:要求地表基本是水平的。若地表条件不满足时,可 分段布置测线。 二、排列长度(L)、道间距( △x) L=(n-1) △x n:检波器道数 道间距越大,排列长度越长,工作效率越高。 但道间距太大的话,各相邻道之间同一个波的相位追踪和对比往往比较困难,不利于分辨有效波。所以△x的选择要使各道间波形相位关系清楚,同相轴明显,同时还要考虑到地层的倾角大小和断层等复杂情况,一般来讲,倾角大、构造复杂时, △x要小一些。在浅层工程地震勘探中,一般采用2~5米。 当测线很长,需要多个排列采集,移动排列时要使下一排列的第一道与上一排列的最后一道重复,称为“互换点”。这样有利于波的追踪和对比。 三、追逐炮激发点位置 要使记录上只记录折射波,那么就需要使检波器都处于盲区之外的测线上。盲区的范围随折射界面的深度、倾斜情况以及临界角的大小而变化,因此需要根据试验工作来确定这个追炮点的位置。 一般来讲,追炮的距离为(3~5)H。 四、激发方式 目前常用的是在垫板上用24磅大锤敲击,叠加采集。垫板的作用是在冲击时,将冲击能分摊到一个较大面积上减小压强,从而减少塑性形变能损耗。若地表疏松需清除表层土以减少滤波作用。 地震记录 数据质量要求:红线标记的直达波起跳明显,波前无干扰。 数据处理-组成折射观测系统 处理成果 四、地震反射波方法 地震波向地下深部传播时,在两种地层的分界面上,如果波阻抗(密度x速度)有差异即会形成反射波。反射波法一般不受地层速度逆转的影响,纵波反射波探测深度较大,是常用的地震波勘探方法之一,主要利用反射波相位的时空特性来推断解释地下构造。 反射波法不仅能够较直观地反映地层界面的起伏变化,而且还能探测地下隐伏断层、空洞及异常物体。 但是由于反射波相位出现在续至区内,使反射波的数据采集与处理都较折射波法复杂。特别是在从地表到地下30米内的浅层,各种干扰波十分发育,使浅层反射法难度更大。 反射波方法的作用: 1、勘察基岩埋深,覆盖层地层层序调查; 2、隐伏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调查; 3、地质灾害调查; 反射波法的特点: 1、有利于地下地质体的连续调查; 2、地层的水平分辨较高; 3、地层的垂向分辨适用于较厚地层; 反射波法的适用条件: 1、被探测地层与上覆地层应有一定的波阻抗差异,并有一定厚度。 2、地下水不能太浅(如果地下水浅,波易往下传播,不易形成反射。) △ x 激 震 点 检波器 H H H 反射示意图 △ X:反射盲区 H:地层厚度 反射界面为排列长度的一半 O O’ x X/2 一、反射波法观测系统 为了追踪目的层位,连续有效地获取地下构造信息,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布置激发点和接收排列,这种激发点与接收排列的相互位置关系称为观测系统。 反射波法观测系统,目前可分为两大类型: 单次覆盖观测系统:对反射界面上的每个反射点只追踪一次 多次覆盖观测系统:对反射界面上的每个反射点多次追踪 反射波的野外工作方法 单次覆盖方法采集的资料往往存在着多次反射波和其它类型的干扰波,剖面的信噪比低,质量欠佳,据此进行地震资料解释往往误差较大。 为了改善时间剖面的质量以提高资料解释的精度,地震反射波勘探中普遍采用水平叠加技术。 水平叠加技术也称多次叠加或多次覆盖,是共反射点多次叠加的简称,就是在不同接收点,接收不同激发点激发并由同一反射点反射回到地表的反射波,校正对齐后叠加,使来自该点的有效反射波得到加强,而使多次反射波和其它干扰波相对地减弱,从而提高时间剖面的信噪比。 共反射点激发接收示意图,上图为时距曲线 动校正(正常时差校正):消除炮检距变化在不同叠加道中所造成的反射波时间差。 静校正:消除地形起伏不平或低速带厚度不均匀对各叠加道记录带来的反射波传播时间差。 二、采集参数的选择 1. 记录长度:保证能够记录到最深目的层产生的反射波并留有一定余量。(记录长度=采样点数*采样间隔) 2. 最大炮检距:使多数重要反射波同相轴连续、易于识别 经验上Xmax与目的层深度相近,一般取值范围(0.7~1

文档评论(0)

dmz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