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的结构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皮肤性病学 潍医附院皮肤科 刘相明 第二章 皮肤的结构 皮肤的概况 皮肤被覆于体表,与人体所处的外界环境直接接触,在口、鼻、尿道口、阴道口、肛门等处与各种管腔表面的黏膜相互移行,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极其重要。 1.皮肤的构成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并含有丰富的神经、血管、淋巴管、肌肉和各种皮肤附属器(毛发、汗腺、皮脂腺和甲)。 2.皮肤的重量、面积、厚度 皮肤为人体最大的器官,其重量约占体重的16%。 成人皮肤面积约为1.5㎡,新生儿约为0.21 ㎡ 。 2.皮肤的重量、面积、厚度 不包括皮下组织,皮肤的厚度为0.5-4.0mm, 眼睑、外阴、乳房的皮肤最薄,约为0.5mm, 掌跖部最厚,3-4mm。 表皮厚度约为0.1mm, 真皮厚度可达0.6-3mm。 3.皮沟、皮嵴、皮野、指(趾)纹 皮肤附着于深部组织并受纤维束牵引形成致密的多走向沟纹,称为皮沟(skin groove) 。 皮沟将皮肤划分为大小不等的细长隆起称为皮嵴(skin ridge) 。皮嵴上的凹点即为汗腺开口。 3.皮沟、皮嵴、皮野、指(趾)纹 较深的皮沟将皮肤表面划分成菱形或多角形微小区域,称为皮野(skin field) 。 掌跖及指(趾)屈侧的皮沟、皮嵴平行排列并构成特殊的涡纹状图样,称为指(趾)纹,其样式由遗传因素决定。 4.皮肤的分类 根据皮肤的结构特点,可将其大致分为有毛的薄皮肤(hairy thin skin)和无毛的厚皮肤(hairless thick skin)两种类型。 前者被覆身体大部分区域; 后者分布于掌跖和指趾屈侧面。 有些部位皮肤的结构比较特殊,不属于上述两种类型,如口唇、外阴、肛门等皮肤—黏膜交界处。 5.皮肤的颜色 皮肤的颜色因种族、年龄、性别、营养及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 5.皮肤的颜色 正常肤色主要由三种色调组成: 黑色,深浅由黑素颗粒的多少而定; 黄色,浓淡取决于角质层的厚薄及组织中胡萝卜素的含量; 红色,隐现与微血管分布的疏密及其血流量有关。 5.皮肤的颜色 任何引起这三种色调紊乱的生理或病理性改变,均能造成皮肤色泽的变化。 第一节 表皮( epidermis) 表皮来源于外胚层,属于复层扁平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80%)、黑素细胞(10%)、朗格汉斯细胞(3%-5%)和梅克尔细胞等构成,后三者称为树枝状细胞。 表皮借基底膜带与真皮相连接。 (一)角质形成细胞 (keratinocyte) 又称上皮细胞,约占表皮细胞的80%以上,在分化过程中可产生角蛋白(keratin)。 根据角质形成细胞各发展阶段的特点,将表皮分为五层,由深至浅分别为: (一)角质形成细胞 (keratinocyte) 基底层basal layer (stratum basale) 棘层prickle cell layer (stratum spinosum) 颗粒层granular layer (stratum granulosum) 透明层stratum lucidum 角质层horny layer (stratum corneum) 2. 棘层 1. 基底层 位于表皮的最底层,为单层圆柱状细胞。细胞核仁明显,胞浆嗜碱性,含有角蛋白张力细丝与黑素颗粒。 用PAS染色,表皮与真皮之间为0.5-1.0um的红染带,称为基底膜带。此膜具有半渗透膜作用。 1. 基底层 基底层细胞分裂、逐渐分化成熟为角质层细胞并最终由皮肤表面脱落是一个受到精密调控的过程。 1. 基底层 正常情况下约30%的基底层细胞处于核分裂期,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次序地逐渐向上移动,从基底层移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称为表皮通过时间,或称更替时间。 1. 基底层 面部美容磨削手术后,其新生细胞的来源主要靠基底细胞,因此在美容手术中一定要保护好基底层,以免术后留瘢。 2. 棘层 位于基底层之上,由4-8层多角形细胞组成。细胞间连接主要靠桥粒幻灯片 12,称细胞间桥。 非桥粒处细胞膜回缩使桥粒处呈棘突状,故称棘细胞。 离基底层越远,棘细胞分化越好,趋向扁平。 棘细胞内可见100-300nm的椭圆形包膜颗粒,称角质小体或Odland小体。 3. 颗粒层 一般为1-3层梭形细胞。 细胞核和细胞器溶解,胞浆内含嗜碱性透明角质颗粒2. 棘层 ,故称颗粒层。 角质小体向细胞间隙释放磷脂类物质,使临近细胞间粘合不易分离,成为屏障。 4. 透明层 由2-3层扁平细胞组成,无胞核,仅见于掌跖部。 具有防止水、电解质与化学物质通过的屏障作用。 5. 角质层 是体表的最外层,角质细胞扁平无核,一般5-20层,而在掌跖部可达40-50层。 细胞正常结构消失,胞质中充满由张力细丝与均质状物质结合而形成的角蛋白。 角质层上部细胞间桥粒消

文档评论(0)

baob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