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一章 电视纪录片 一 、基本概念 1.含义: 通过非虚构的艺术手法,直接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图像和音响素材,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以及创作者对这一事物的认识与评价的纪实性电视片。 (《中外广播电视百科全书》 ) 2. 基本特征:真实(纪录片的生命)、纪实(最基本的手法) 二 、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 1、电视纪录片的初步发展(1958-1966年) ?????? 从1958年到1966年文革前,是电视纪录片的起步阶段。这个时期的电视纪录片主要是以介绍先进典型、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报道领导人出访等重要活动和重要节目为主要任务。在创作手法上倚重解说词与蒙太奇剪接效果。 代表作:《收租院》 2、十年动乱中的纪录片(1966-1978年) ??? 这一阶段电视纪录片以工农业生产成就和工农业战线新闻人物事迹为主要内容,以颂扬自力更生精神为基本主题。题材面严重狭窄,艺术形式和手法僵化,公式化、概念化、形式主义风盛行。画面加解说的“形象化政论”片是当时纪录片的典型模式。纪录片《红旗渠》 3、电视纪录片的初步繁荣(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 ??? 宣传味淡化,人文色彩强化,电视纪录片开始栏目化。 ??? 1978年,中央台《祖国各地》,第一个播出纪实性节目的栏目。1989年,中央台《地方台50分钟》专栏,成为播发地方台精品纪录片的窗口。 ??? 这一阶段,电视纪录片出现以纪实手法拍摄的人文纪录片,如《丝绸之路》、《话说长河》、《话说运河》、《西藏的诱惑》。 创作特征:重视文本;依赖解说;声画分离 4、20世纪90年代:新纪录片运动 ?? 客观再现的纪实手法和平民视角,推动中国电视纪录片走向一个新的高峰。 ??? 代表作:《望长城》的纪实,一改“教化与指导”的传统理念,走上了“客观与再现” 的道路,再如《最后的山神》、《沙与海》等;1993年《东方时空》的子栏目《生活空间》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广告语展示了纪录片从宏大叙事向个人叙事的转型。 创作特征:纪录过程;再现原生态;声画并重 5、21世纪初 “主观与表现”和故事化的创作理念。创作者运用暗示、象征、隐喻和等符号语言对事物进行选择和记录,寄寓个人的情思,抒发创作者的主观情感。 张以庆的电视纪录片《英与白》、《幼儿园》、《舟舟的世界》 央视科教频道《探索与发现》、《见证》等栏目,注重故事化叙事。 《探索·发现》倡导“娱乐化”纪录片的理念,采用讲述精彩故事,设置引人入胜的悬念,运用生动的电视声画手段。 创作特征:符号语言的运用;寄寓含意 三、中国纪录片创作理念的演变 1、20世纪60―80年代的创作理念是:教化与指导。节目的特点是重视脚本,依赖解说,声画脱节。 2、 20世纪80-90年代的创作理念是:客观纪实。节目的特点是“原生态纪录”,声画并茂,同期声的大量运用。 3、 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的创作理念是:“主观与表现”。节目的特点是符号语言的大量运用,故事化戏剧化更加突出。 西藏的诱惑该片以三代僧侣虔诚朝圣为意象,以四位艺术家在西藏潜心探寻为主线,表现了一种因环境而形成的特殊境界,讴歌了一种由朝圣而引申的崇高精神,注重审美价值,强调意境营造。由于该片画面优美,文辞奔放,在电视片创作中,较早地运用了大写意的手法,并大胆地进行了主观情感的抒发,因此《西藏的诱惑》一片,曾一度在中国片创作界被视为写意派的代表。该片完成于1988年,获全国首届录像大赛一等奖,全国第三届电视文艺星光奖及优秀撰稿奖。 最后的山神(孙增田)?大兴安岭的鄂伦春族人,大多数已经永远地结束了狩猎生活,居住在了山下的定居点。而鄂伦春人孟金福,则依然保留着最原始的生存方式,信奉火神、月神,万物皆神,尤其是信奉山神,相信是山神给了他猎物和住所。孟金福在很多树上雕刻了山神的摸样,对他膜拜。偶尔有筏木者将这样的树砍掉,会让他和同他一样信奉山神的人难过很久。本片忠实记录了这些鄂伦春人的最原始的生存方式,尤其是他们制作桦皮船的工艺,但是随着这些老鄂伦春人的逝去,古老的传统就渐渐遗失了。 1993年获亚洲广播联盟电视大奖。 幼儿园(张以庆) ??在武汉,在一所寄宿制幼儿园,我们记录了一个小班、一个中班和一个大班在14个月里的生活。幼儿园生活是流动的,孩子的成长是缓慢的,每天都发生一些小事,却也都是大事。因为儿时的一切对人的影响是久远的。一个单位、一段日子、一堆成长中生活的碎片,总会承载点什么,那便是:当我们弯下腰审视孩子的同时,我们也审视了自己和这个世界。? ? “2003《中国·横店影视城》杯纪录片大奖赛”获奖作品赏析。 该片获人文类节目一等奖。 武汉杂技团狭窄的小院,一座大门里是英与白的家。英,是世界上仅存的一只被驯化可上台表演的熊猫,也是惟一和人居住在一起的熊猫。白,是一位有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