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标内容要求: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想一想: 看下图,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信息?北宋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 想一想: (1)阶级矛盾尖锐 (1)阶级矛盾尖锐 993年,王小波在四川发动起义,他宣告:“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起义的队伍发展到数万人 。 王小波、李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这次起义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宋朝政府;第一次提出“均贫富”的口号;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王均的起义又爆发了。仁宗庆历年间,农民起义和兵变在各地相继爆发,正如欧阳修所说 “一年多于一年,一伙强于一伙”。 (1)阶级矛盾尖锐 (1)阶级矛盾尖锐 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上百官图讽刺宰相吕夷简任用亲信,又上书讥切时弊,希望宋仁宗不要一味信任吕夷简。为此,范仲淹被吕夷简指责为离间君臣、引用朋党,被罢官。从此朋党问题成了宋朝统治集团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范仲淹遭受排斥时,有欧阳修、蔡襄等一批位居政要并以文学知名的人士支持他。当时尽管支持范仲淹的人都被罢官,但不断有人上疏要求复用范仲淹,反对用“朋党”的罪名堵塞言路。 (1)阶级矛盾尖锐 加强君权——杯酒释兵权 [1]冗兵 原因:A、采取“荒年募兵”政策; B、加强对辽、西夏的防御; C、防止地方割据。 [1]冗兵 原因:A、采取“荒年募兵”政策; B、加强对辽、西夏的防御; C、防止地方割据。 影响:军费开支过大 [1]冗兵 原因:A、采取“荒年募兵”政策; B、加强对辽、西夏的防御; C、防止地方割据。 影响:军费开支过大 [2]冗官 原因:A、官僚机构重叠; B、科举取士越来越多; C、“恩荫”法泛滥 【学思之窗】想一想,“恩荫”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恩荫制度指官宦之弟、亲属及门客不必通过科举即可做官。其影响是使官员人数增加,出现冗官现象;造成政府效率低下,加重财政负担,进一步激化阶级矛盾。 [1]冗兵 原因:A、采取“荒年募兵”政策; B、加强对辽、西夏的防御; C、防止地方割据。 影响:军费开支过大 [2]冗官 原因:A、官僚机构重叠; B、科举取士越来越多; C、“恩荫”法泛滥 影响:不仅降低了行政效率,更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3]冗费 原因:A、冗兵、冗官; B、每年送给辽和西夏大量“岁币”。 影响:政府财政日益入不敷出。 庆历新政—改革失败的原因 (1)集中军权 A 解除石守信等禁军将领兵权。 B 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统兵)、枢密使(调兵) C 更戍法,防止武将专权。 D 禁军一分为二,一半在中央,一半在地方。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内外相制) 二、积贫积弱的局面 1、加强集权 集中军权、更戍法 集中行政权 (2)集中行政权 中央——将宰相职权一分为三,皇帝总揽大权。 度 支 盐 铁 户 部 中 书 门 下 枢 密 院 (三衙) 侍 卫 马 军 司 殿 前 司 侍 卫 步 军 司 皇帝 财政 行政 军事 三司使 参知 政事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2)集中行政权 地方 (1)文臣任知州 ,防武人干政 (重文轻武) (2)设通判监督知州(公文附署) 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中央——将宰相职权一分为三,皇帝总揽大权。 二、积贫积弱的局面 1、加强集权 集中军权、更戍法 集中行政权 集中财政权 (3)集中财权和司法权 A.各路设转运使。 B.文官担任地方司法人员;死刑须报中央批准。 ①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②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 ③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特点 二、积贫积弱的局面 1、加强集权 集中军权、更戍法 集中行政权 集中财政权 2、冗兵、冗费、冗官 “冗兵”的形成 冗兵 为了防范军阀割据、农民起义, 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宋代不断扩充军队的 数量,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几 乎占到整个财政支出的十分之九,造成 “ 冗 兵 ”问题。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91万 126万 北宋士兵人数增长示意图 116万 年代 军队总数(万) 百分比 宋太祖建国初年(960—967) 22 100 宋太祖开宝年间(968—975) 37.8 180 宋太宗至道年间(995—997) 66.6 330 宋太宗天禧年间(1017—1021) 91.2 416 宋太宗庆历年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