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故事:小猫看到农民伯伯种庄稼,到了秋天收获了更多的粮食。于是它把一条小鱼种进了泥土,希望秋天能够收获更多的鱼。可是秋天到了,小猫扒开泥土,却发现不但没有长出新的小鱼,原来的鱼也不见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 1、细菌和真菌是怎样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 2、细菌和真菌对人和动植物有哪些影响? 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观看视频感知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因寄生生活导致生物患病、和动植物共生。 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分析下列图片中展示的生物现象 讨论1、面包发霉后,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什么物质? 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分析下列图片中展示的生物现象 讨论2、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 起什么作用? 分解作用 有机物 二氧化碳 水 无机盐 分解成 三、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有些细菌和真菌是寄生生活的,吸收动植物和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患不同的疾病。 链球菌可以使人患病 真菌引起的植物疾病 ◎棉花枯萎病 真菌引起的植物疾病 ◎水稻稻瘟病 ◎小麦叶锈病 真菌引起的植物疾病 ◎玉米瘤黑粉病 真菌引起的植物疾病 四、与动植物共生 ◎与植物共生 ◎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它们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这种现象叫共生。 地衣:真菌与藻类共生 真菌 藻类 有机物 水和无机盐 提供( ) 提供( ) ◎与植物共生 根瘤: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 豆科植物 根瘤菌 含氮物质 有机物 提供( ) 提供( ) ◎与动物共生 牛、羊、骆驼 胃肠内的细菌 纤维素 场所、食物 分解( ) 提供( ) ◎与人共生 牛、羊、骆驼 肠道内的细菌 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 场所、食物 制造( ) 提供( ) 五、评价实验方案 ◎三种方案的共同点: 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 方案1:使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 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方案2: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 放在自然条件下。 方案3: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 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P82讨论: 1、甲乙两组为什么要用相同的树叶? 为了形成对照实验,只保持一个变量。因此其他因素要相同。 2、为什么要使树叶保持潮湿? 为细菌的生长与繁殖提供一定的水分,有利于细菌的存活。 3、哪个方案更能说明问题?为什么? 方案三。因为方案一的乙组暴露在空气中,会有杂菌进入,有其他的原因使树叶分解,方案二同理,而方案三进行了灭菌处理,不会有杂菌进入,所以最能说明问题。 六、以菌治虫 1911年,德国人发现了寄生在昆虫体内的细菌,具有很强的杀虫能力, 这种细菌为苏云金杆菌。 苏云金杆菌的伴胞晶体能使害虫瘫痪致死。芽孢则能通过破损的消化道进入血液,在血液中大量繁殖,使害虫死亡。 现在人们已经能够大规模地培养苏云金杆菌, 用来杀灭害虫。 利用细菌和真菌作为生物杀虫剂,不仅可以控制害虫数量,同时也能通过减少农药的使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七、盘点收获 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3、与动植物共生 ◎评价实验方案 ◎以菌治虫 1.位于青霉直立菌丝的顶端,呈青绿色、扫帚状的结构是 A.营养菌丝 B.孢子 C.花粉 D.种子 2.在培养蘑菇的过程中,要在配料中加入一些“菌种”。这里的“菌种”指的是 A.孢子 B.种子 C.果实 D.花粉 3.大豆植物的根部生有许多根瘤,根瘤中有根瘤菌,这一实例主要说明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A.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B.能引起植物疾病 C.与植物共生 D.与植物竞争 4.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属于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寄生者 5.细菌和真菌分解作用的产物不包括 A.无机盐 B.水 C.二氧化碳 D.葡萄糖 八、学案检测 九、课本练习 P82 1、 (√)(×) (√) P82 2、 B P82 3、 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豆科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 P82 4、 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细菌、真菌与动植物的关系。即认清他们的益处与害处,趋利避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