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e.g.河流地质作用 考试安排 时间:4月26号19:00-21:00 地点:教一楼201、202 答疑? 考试题型 填空题(40分) 简答题(60分) (基本概念、基本技能)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50%+考试成绩约50% 平时成绩:篇章摘要(5*3=15%) 博物馆报告(15%) 自学报告(20%) 预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 24 总复习 ? 一级学科 ? 地 球 科 学 研究对象性质 地质科学(固体地球) 海洋科学(液) 大气科学(气) 地理科学(地球表层) 物质运动形式 地球物理学(物理运动) 地球化学(化学运动) 地球生物学(生命运动) 普通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科学的入门课程,介绍“普通的”地质过程、事件、产物及其产生的原因——动力作用Physical Geology (普通)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地球的结构和组成 地球的运动和演化 地质作用及其产物 (普通)地质学研究的特点 时间漫长:比人们一般认识要长,常以百万年Ma计,作用过程漫长。 空间宏大:从显微到全球,变化尺度大,研究对象的空间跨度广。 过程复杂:影响地质事件和过程的主要因素,往往各式各样,有多种可能 第三篇 (16/48) 风化作用 风的作用、地面流水作用、地下水作用、海洋和湖泊作用、冰川作用 第一篇 (14/48) 绪论(两部发动机驱动的系统) 地球的表面形态与物理性质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物质组成(含三大岩) 地质年代 第二篇 (6/48) 岩石圈板块构造理论 板块运动 构造变形 流体地球 行星地球 固体地球 社会地球 课程知识体系 第四篇 (2/48) 15资源、环境与地质灾害 1. 地质学的基本原理 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原理,也称为历史分析与现实 对比原则:19世纪初期,由达尔文的好友、英国地 质学家莱伊尔(Charles Lyell,1797-1875)首先提出 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 现在的地质作用过程及其结果,一般可以与地史时 期类比。(拓展?实例?) 2. 地球内外动力系统 Physical Geology 自然界能够引起固体地球的组成、结构、构造及地表形态等发生变化的作用 地质营力:引起这种变化的自然力称为地质营力,可分为外(动)力(种类?)和内(动)力 地质动力的来源: 外动力地质作用: 太阳能 内动力地质作用:内生能源 2. 地球内外动力系统 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 内动力地质作用:板块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3.地球的形状 大地水准面间接表示地球的形状,假想的、平均海平面及其在陆地延伸所构成的封闭曲面,是重力等位面。 旋转椭球体(赤道半径:6,378.137km;极半径:6,356.752km ) 4.地球表面的形态 大陆地形:山地,丘陵,平原,高原和盆地 海底地形: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大洋中脊,大洋盆地(深海盆地、深海丘陵、深海平原)——海洋环境分区(海洋地质作用) 5.地球的物理性质 各自的地内变化趋势 密度 压力 温度 重力(重力异常) 弹塑性 磁性(地磁三要素、地球磁场应用) 6.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垂直分层、大气环流、季风) 水圈(特点、循环) 生物圈——圈层耦合 7.地球的内部圈层 划分依据: 宇宙地质的依据 地质学证据 地球物理学证据 7.地球的内部圈层 内部圈层及界线(厚度、物质组成、不连续面): 岩石圈 0-100km 软流圈 60-250km 地幔圈 250-2900km 地核圈 2900-6371km 7.地球的内部圈层 7.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壳crust: ---------- 33km 莫霍面Moho discontinuity(1909) 地幔 mantle(60-250km:软流圈asthenosphere) ---------- 2900km 古登堡面Gutenberg discontinuity(1914) 外地核outer core ---------- 5000km 雷曼界面Lemann discontinuity(1936) 内地核inner core 8.地质年代 相对地质年代确定的依据: 地层叠覆原理(律)——时代和地层 化石层序原理(生物演化律)——时代和生物 地质体切割原理——地层先后关系 绝对地质年代测定原理:放射性同位素衰变 8.地质年代 岩层、地层(产状三要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