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第三章、分子间力与位能函数 纯物质或混合物的热力学性质,除决定于分子的本性外,还决定于分子间力。 实际流体分子内部存在引力和斥力,无引力,气体则不会凝结而成液体和固体,若无斥力,液体也不会表现为对压缩的抗拒性。 第一节 分子间力 实际流体的以下性质与分子内部运动的形态无关,主要决定于分子间力: (1)p—V—T关系; (2)偏离函数如CP-CP0、H-H0、S-S0 、逸度系数 ,以及它们随温度压力的变化; (3)相变过程中的热力学性质变化,如相变热、相变熵; (4)混合过程中的热力学性质变化, 如△GM、 △HM 、 △SM 、 △VM ,以及相应的超额性质 GE、 HE 、 SE 、 VE 。 p—V—T关系是最基本的! 研究分子间力,对于研究热力学性质来说,首先就是为了得到p-V-T关系。 分子间力并不是只对热力学性质有意义,对于另一类重要性质—迁移性质,如粘度、导热系数、扩散系数等,也是主要影响因素。 目前对分子间力的认识还相差很远,为半定量与定性的,仅对实际流体提出简单理想的模型。 P-V-T+CPig——所有的热力学性质 分子间相对位置不同存在着势能,对简单球形对称的分子,势能 为分子间距离的函数。 人为设定 时 ,位能的数值等于两质点自分离至 处时所作之功,即 一、静电作用能 离子,极性分子之间主要是静电作用能,可用库仑定律描述。 ( 2.1) 1、离子与离子间相互作用能 (2.2) (2.3) 若在介电常数为D的介质中,则 (2.4) (2.5) 把带电荷ei和ej的离子看成点电荷,使用库仑定律,在真空中: 25℃水介电常数D=78.53,使静电大为减弱。 2、离子与偶极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能 分子中正电子中心与负电子中心不重合时称为极性分子,如HCL +e -e H Cl l 反之,正电中心与负电中心重合的分子称为非极性分子,如CH4 分子极性大小用偶极矩μ来表示,如两个带有相反电荷+e与-e的质点,相距为l, 偶极矩 μ为: μ = e l 它是一个向量,方向由正到负,单位Debye,1D = 10-18 esu.em 当离子i与偶极分子j相距为r,中心线与极轴的夹角为θ时,可由库仑定律求得位能为: ei -e +e L/2 L/2 θ r j 位能不仅决定于距离,还与空间取向有关。 两个相距为r的偶极分子,其位能可按上面库仑定律计算,并对空间各种可能的取向平均得: 3. 偶极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取向力) r z y y x x 平均位能的绝对值与r6成反比,随距离增大衰减很快;温度升高,取向更趋混乱,平均位能绝对值减小,温度极高时,性质趋于非极性气体。 非极性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是重合的,但在外电场(离子或偶极)作用下,正负电荷中心向相反方向位移,分子产生诱导偶极矩 ,称之诱导作用, 与电场强度F成正比 二、诱导作用 α称之极化率,它是电子云在外电场作用下变形能力的度量。单位库仑· 米 2· 伏特-1 ,分子越大, α越大。对于非极性分子, α与电场取向有关。 (1)若是一离子i与中性分子j 相距为r时,根据库仑定律,离子作用于中性分子的场强为: 它使中性分子产生诱导偶极矩: 则产生偶极过程所消耗的功为为: + + + + + - - - - r l r -e +e (2)若是偶极分子i与中性分子j,则 (3)偶极分子本身也产生诱导偶极,为: 诱导偶极分子与离子产生静电相互作用,其位能为: 总位能应为两者之和 非极性分子如Ar,CH4等从统计平均来说分子是中性的,但是在任一瞬间,负电中心与正电中心并不一定重合,仍然存在偶极矩,称之瞬间偶极。当两个分子接近时,这种周期变化的瞬间偶极使邻近分子产生诱导偶极,相互作用使位能降低。 1930年London首先由量子力学导出,推导时使用了色散现象的公式(折射率与光的频率) 则色散能为: Ii是第一电离势(ev) 三、色散作用 许多分子的第一电离势差别不大,可看成常数,则: 注意:非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均有色散能。 ◆小结:静电力,诱导力,色散力统称为范德华力,后两种力与温度无关,通式为: 是一种短程力。当偶极矩1D时,静电作用可忽略,诱导贡献也很小,占最大比例为色散力,详见下表。 对于相同分子的相互作用可写出: 486 104 1200 2.87 (CH3)2CO 38.1 10.8 203 1.84 H2O 70.5 9.77 82.6 1.47 NH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同课异构2岳麓版必修1概述.ppt
-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第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人民版必修1概述.ppt
-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第2课追寻生命的起源人民版必修3概述.ppt
- 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2.1.1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Ⅰ)北师大版必修2概述.ppt
- 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新人教版必修3概述.ppt
- 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3.2DNA分子的结构新人教版必修2概述.ppt
- 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3.3-3.4DNA的复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新人教版必修2概述.ppt
- 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3.3其他植物激素新人教版必修3概述.ppt
- 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4.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新人教版必修2概述.ppt
- 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4.3群落的结构新人教版必修3概述.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