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杏林撷葩(一)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杏林撷葩(一)分析

杏林撷葩(一) 段红伟 一、脾胃论与儿科疾病 学习笔记 基本理论 “脾者土也……脾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 ——《素问.太阴阳明论》 中医认为:脾属土,驻中焦;土有生化、包藏万物之性;人体全身均以脾胃运化水谷所生精气为物质基础(如心肺营血等) 脾与其它脏器的关系,即生产供应与消费间的关系——既发病,视其正气盛衰,先护脾胃;及用药,在选、配、法、量、服、调、护,甚至服药时机、时间,无不基于是理 基本理论 脾胃健运,精气则可分清泌浊,运达周身,营养充分——筋膜牢固、肌肉健壮、五脏恒定 脾气虚、失健运,无以生化布散精微以“溉四傍”最终必致五脏不安;“胃宜降则和,脾宜升则健”(叶天士),脾胃升降相辅相成; 胃气不降——脘腹胀满、疼痛、便秘、恶心、呕吐;脾气不升——腹泻、腹胀、痞满 脾气不升,无力转输运化,水湿、痰饮(病理产物)形成,反作用于脾,升降失司加重,诸症生 具体应用-腹泻 腹泻为小儿多原因、多因素引起的常见病 西医分类——分泌性腹泻、渗透性腹泻、渗出性或炎症性腹泻、其它(如神经源性、非结构蛋白异常等) 北京友谊医院李贵教授的症候分类: 伤食泻:腹部胀满、多伴恶心呕吐、先哭后泻、口臭纳呆大便酸臭,或如败卵,苔厚腻、脉滑而有力 风寒泻:或伴鼻塞、流涕、身热,大便色淡、带泡沫、无明显臭气,腹痛肠鸣。苔白腻、脉滑有力 具体应用-腹泻 湿热泻:泻如水注、次数多(数次甚至数十次),色褐而臭、或带粘液,年长儿自述肛门灼热,发热口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数 寒湿泻:大便次数多(数次甚或数十次),无臭气,色较淡,可伴少量黏液,精神不振,不渴或渴不欲饮,腹满,苔白腻,脉濡 脾虚泻:久泻不止、反复发作,大便稀薄或呈水样,带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残渣,神瘀纳呆,面色少华。舌质偏淡,苔薄腻,脉弱无力 具体应用-轮状病毒肠炎 轮状病毒肠炎(VR),又称秋季腹泻 VR感染占全部肠道感染的50%,是秋冬季小儿腹泻的最常见病原,西医治疗以对症、肠粘膜保护、支持等为主 多发生于6-24个月的婴幼儿,潜伏期1-3天,起病急,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腹泻前常发生呕吐(甚达50%),随后出现腹泻(次数多、量多、水分多),大便呈蛋花样或黄色水样,黏液少量,无腥臭味 病程1-9天,平均5天;常伴脱水、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常伴发热(68%)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较少超过39 ℃;或伴肠道外及多系统损害——脑炎、脑膜炎,肝酶升高,心肌损害,咽炎、支气管炎、肺炎,其它 具体应用-轮状病毒肠炎 中医认为:VR属泄泻范畴,感受外邪为病因 小儿脾常不足,饮食略疏,外邪即伤;邪毒蕴积脾、胃肠,乘机内侵;治疗以健脾化湿为主,胀满、泄泻则愈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湿盛则濡泻”。湿邪困顿于脾脾失健运而致泻;主要病机为湿热脾虚;治宜健脾助运、清利湿热为主 基本用方:七味白术散、葛根芩连汤为主化裁;病初感邪热,多表里同病,似热痢,故用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芩、黄连、甘草),利湿清热解表;小儿脾常不足,受邪而致脾失健运,强调护脾胃、健脾运,加七味白术散(人参、茯苓、炒白术、甘草、藿香叶、木香、葛根)以达扶正不恋邪、祛邪不伤正之效 具体应用-轮状病毒肠炎 平时临症,加疏风化湿运脾中药——自拟方:陈皮、藿香葛根、猪苓、茯苓、苍术、黄芩、焦山楂、防风、甘草 加减法:湿热重加黄连;呕吐者加半夏、竹茹;泻重加石榴皮;脾虚加炒山药 方中黄连、黄芩去除胃肠湿热,共为君药;炒山药、茯苓健脾止泻渗湿,同为臣药;葛根鼓舞脾胃阳气而止泻,并解表退热为佐药;甘草健脾和胃、调和诸药,为使药 方中重用辛苦温之“苍术”,因归脾胃经,善运脾化湿,并祛风治外感风寒湿邪;猪苓、茯苓渗湿利小便而是大便;陈皮行气燥湿运脾;藿香芳香化湿、兼以解表;防风为祛风化湿圣药;焦山楂健胃敛阴止泻 病案分析-腹泻病 病历:患儿,男。5个月,腹泻10余日。无呕吐,泄泻次数多,酸臭,大便中常带白(或黄)色小块,腹满胀,啼哭厌食,泻后稍安静。西医诊断:婴幼儿腹泻;中医诊断脾虚泄泻 辨证:喂养不当,伤及脾胃,运化失常;初期为伤食泄泻日久则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湿,致水湿停聚而成虚泻 治则:健脾益气、助运止泻 用方:茯苓6g、白术6g、泽泻6g、乌梅6g、杭芍6g、甘草6g 方中“泽泻”利小便实大便,治脾胃伤冷、水谷不化、泄泻不止。有报道可致肾脏损害,注意配伍、用量 病案分析-腹泻病 方解:方中杭芍,调肝理脾、柔肝止痛,治腹痛泄泻、脾虚肝旺,加甘草,更添缓急止痛之功;乌梅酸涩,入大肠经,能涩肠止泻、生津止渴,用于久泻久痢,而起涩肠止痢之效;茯苓味甘可入脾经,久泻者中阳不振,用之以健脾渗湿而止泻;白术补气健脾燥湿,为补气健脾第一要药 讨论:小儿肝常有余(哭闹),脾常不足;脾气不足,运化失健,而水湿内生,致食少、便溏或泄泻诸症

文档评论(0)

过各自的生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