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分析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小液流法)
一、实验目的:理解水势、渗透势的概念,掌握植物水势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当植物组织浸在已知浓度的外液中时,如果组织水势高于外液水势,则组织失水,外液浓度降低,比重变小;如果组织水势低于外液水势,则组织吸水,外液浓度升高,比重变大;如果组织水势和外液水势相等,则外液的浓度和比重都不变,此溶液的渗透势即等于组织的水势。
三、仪器、试剂、材料:青霉素小瓶(带盖)、弯头注射器、打孔器、镊子、培养皿、滴管、甲烯蓝粉末。
0.05、0.10、0.15、0.20、0.25、0.30mol/L蔗糖溶液。
植物叶片。
四、实验步骤:
1、用滴管取不同浓度(0.05、0.10、0.15、0.20、0.25、0.30mol/L)蔗糖溶液各4ml,分别注入6个青霉素小瓶中(甲组);再另取上面6种溶液各4ml,注入另6个小瓶中(乙组),对应编号标记。
2、用打孔器从植物叶片上取下相同大小的圆叶片,分别放入甲组小瓶中(每瓶10片),加盖, 轻轻摇动以使圆叶片浸泡于溶液中。
3、30分钟后,向甲组小瓶加微量甲烯蓝粉末,轻轻摇动使溶液均匀。
4、用注射器从甲组小瓶中吸取蓝色溶液,插入相同编号的乙组小瓶溶液中部,轻轻挤出一小滴,慢慢抽出注射器,观察蓝色液滴升降情况并填入下表。
溶液(mol/L) 0.05 0.1 0.15 0.2 0.25 0.3 蓝色液滴
升降情况
五、结果计算:
植物组织水势按下式计算:
Ψw = - iCRT
式中:Ψw — 水势, i — 解离系数(蔗糖为1 )
C — 等渗溶液浓度(mol/L), R — 气体常数(0.0083L .MPa /moL.K)
T — 绝对温度( K=273 + t ℃)
附:蔗糖分子量:342.29
实验二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和性质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掌握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方法,加深对其性质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叶绿体色素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这四种色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常用丙酮或乙醇等提取。叶绿体色素可采用纸层析法进行分离,当溶剂不断地从层析滤纸上流过时,由于混合物各成分在两相(即流动相和固定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它们的移动速度不同,因而使样品混合物分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可表现出一定的吸收光谱,可用分光光度计精确测定。吸收光量子变成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很不稳定,在它变回基态时,可发射出红光量子,因而产生荧光。叶绿素中的Mg2+可被H+所取代,成为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后者遇Cu2+则变成深绿色的铜代叶绿素。
三、仪器、试剂、材料:分光光度计、水溶锅、天平、研钵、三角瓶、培养皿、试管、漏斗、滤纸、丙酮、四氯化碳、盐酸、醋酸铜、植物叶片(失水20-30%)
四、实验步骤:
1、色素提取:取植物叶片5克于研钵中,加丙酮20ml及少许CaCO3制成匀浆,过滤于三角瓶中,滤液备用。
2、色素分离:按现场示范进行,以标准层析液(石油醚:丙酮:苯=20:2:1)为驱动剂[由内向外:叶绿素b(黄绿)、叶绿素a(蓝绿)、叶黄素(黄)、胡萝卜素(橙黄)]。
3、理化性质观察:
① 叶绿体色素的吸收光谱曲线: 将上述过滤液进注入光径为1cm的比色杯中,另以80%的丙酮作空白,于400-700nm每隔10nm读取OD值,读数时以空白调透光率为100,再读取滤液的OD值,以波长为横坐标,OD值为纵坐标,绘出叶绿体色素的吸收光谱曲线。
② 叶绿素的荧光现象:取滤液少许(约3ml)用反射光和透射光观察溶液的颜色,反射光的颜色即为叶绿素产生的荧光。
③ H+和Cu2+ 对叶绿素分子中Mg2+的取代作用:在3支试管里盛滤液约3ml,留一支作对照,另两支各加HCl1-2滴,摇匀待溶液呈褐色后,再在其中一支加入醋酸铜少许,于水浴加热到溶液至深绿色为止。观察比较三支试管里溶液的颜色。
实验三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一、实验目的:掌握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根据叶绿素吸收光谱的特点,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波长处测得叶绿素的OD值(光密度),再通过公式计算叶绿素的含量。叶绿素的光谱吸收峰是400~500nm及600~700nm,类胡萝卜素的光谱吸收峰在400~500nm。所以Arnon(1949)选定叶绿素a的吸收峰为663nm,叶绿素b的吸收峰为645nm,并提出计算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植物学课件分析.doc
- 植物学资料资料.doc
- 植物学重点汇总资料.docx
- 植物害虫形态特征说课1资料.ppt
- 植物害虫的形态特征教学设计教案新资料.doc
- 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资料.ppt
- 植物对食草动物的应激反应资料.pptx
- 植物形态解剖学分析.doc
- 植物怎样传播种子分析.ppt
- 植物抗旱过程中脱落酸生理作用研究进展12资料.doc
- RDACC-FIBER-V2.0 用户操作说明书手册.pdf
- Game_Gear_VA0_Europe_维修操作手册.pdf
- V-Smart 用户操作说明书手册.pdf
- RDC5121 Control System 用户操作说明书手册 V1.0.pdf
- RDC5121 Laser Control System 用户操作说明书手册 V1.0.pdf
- Heatware Hobby Portable Mug Heat Press 用户操作说明书手册.pdf
- RDC644XG(S) Control System 用户操作说明书手册 V1.3.pdf
- 食品香料与香精.ppt
- 营养状况的评价.ppt
- 诗歌鉴赏复习之意象意境型(玲上课用).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