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毛竹害虫防控技术资料
福建毛竹主要害虫
防控技术
陈 顺 立(教授)
福建毛竹主要害虫主要分为笋期害虫、食叶害虫和枝干害虫三大类。其中笋期害虫以浙江双栉蝠蛾、竹笋禾夜蛾和大竹笋象较为常见;食叶害虫以刚竹毒蛾、黄脊竹蝗、竹镂舟蛾、毛竹黑叶蜂和竹织叶野螟较为常见;枝干害虫以竹广肩小蜂为代表。
毛竹笋新害虫—浙江双栉蝠蛾的防控技术
雌 蛾 幼 虫
茧 蛹
竹笋被害状
浙江双栉蝠蛾成虫:身体棕色,下唇须3节,第2节长于第3节的1/2强。触角棕褐色,26-28节, 双栉型。雄性胸部背板色稍深,肩板棕色披长毛;腹部有棕色节间环;前足胫节有胫距,长约胫节之半,雌虫体、翅色均偏污黄,各斑纹亦浅。幼虫:体色乳白至污白色,圆筒形,正常情况下头及前、中胸下弯,后胸至腹部第3节隆起,腹部第4-7节又呈下陷状,8、9节稍上翘,因而全身呈~型。老熟幼虫:体长45-48 mm,最宽处在第3腹节5-7 mm。头部赭棕色,长宽近相等,最宽处2.8-3.5 mm。宽缝稍长于额高,额区呈等边三角形。 浙江双栉蝠蛾在福建邵武1年发生1代,主要以幼虫为害毛竹笋,包括冬笋和春笋。幼虫6月中旬孵化,初孵幼虫主要取食土壤腐殖质和杂草根系,11月初至翌年2月上旬幼虫开始钻蛀毛竹萌发的不定根或冬笋。3月中旬至4月初幼虫开始大量出现集中在春笋的周围并蛀入笋内为害。老熟幼虫在3月中旬开始化蛹,化蛹盛期为4月中旬到下旬;4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羽化盛期为5月中旬。雌成虫羽化当天即可交尾产卵。雌成虫可多次产卵,平均产卵量为1063粒,卵期25-30d。
防治方法:
金龟子绿僵菌Ma1291-2菌株对浙江双栉蝠蛾幼虫的感染效果最佳,校正死亡率达76.67%, 其致死中时间为5.4d。林间防治采用浅翻+森得保施药量15kg·hm-2的防治效果为89.52%;林间每亩撒施金龟子绿僵菌Ma1291-2 菌粉1kg+浅翻的防治效果为65.64%;经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效果良好。
竹笋禾夜蛾的防控技术
为害特点幼虫蛀入笋中啃食,造成竹大量死亡或断头折梢、虫孔累累、心腐质脆
该虫成虫灰褐色,体长17-20mm左右,翅展约38-43mm。头部及胸部黄褐色,颈板、翅基片黑棕色;腹部淡褐灰色;前翅淡褐色,前翅基部有1个三角形的褐色斑,亚端区前缘有一漏斗形大褐斑,基线褐色,从褐斑中穿过,内线双线褐色,波浪形,环形及肾纹黄白色,肾纹外缘白色,中线褐色,粗,锯齿形,后端与外线相连接,外线黄白色,锯齿形,齿尖为褐点和白点,肾纹与外线之间有明显褐斑,亚端线黄白色,在2、5脉处内凸,在5脉处内、外侧均有黑尖纹,端线为一列黑棕色长点,亚端线与端线间的后半带棕色;翅面还有不明显的支持齿状横纹数条。后翅褐色,基部微黄。 卵:近圆形,长约0.5mm。幼虫:共有5龄,头部红橙色,体紫褐色,龄期愈大体色愈深,背线细,亚背线较宽,第5节的亚背线前半段缺。老熟幼虫体长26-45mm。蛹:红褐色,长20mm。蛹期20-30天。该虫在福建一年1代,以卵越冬。翌年1月至2月幼虫孵化,在杂草茎中取食,初龄幼虫爬行能力强,有转株危害现象。4月上、中旬,各种竹笋出土,幼虫出草便开始钻入竹笋内危害。5月中旬老熟幼虫咬穿竹笋坠地化蛹,入土1-2厘米处吐丝结茧或地面粘落叶结茧化蛹。成虫6月中旬至7月上旬羽化,当日可以交尾,隔日可以产卵,每雌产卵135-284粒。成虫具有较强趋光性。卵多数呈条状产于禾本科杂草叶上,产后草叶会卷起,将卵包裹在叶子中。也可产在枯竹、地面、竹下部的竹叶基部。
防治方法
(1)林业防治:加强竹林抚育管理,清除杂草,消灭害虫的转主寄主。 8月至翌年2月,彻底清除竹林内及林地边缘杂草,集中烧毁,消灭越冬卵。及时清除竹园内的受害竹笋,可消灭大量幼虫。
(2)生物防治:绿僵菌防治。
(3)化学防治:留笋喷药,80%敌敌畏+2.5%溴氰菊酯(1:1)2000倍液。3月中旬开始每7天喷1次,连续喷3次。
(4)物理防治: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诱杀。
大竹笋象的防控技术
大竹笋象在福建1a 1代,以成虫在土茧中越冬,翌年5月中旬出土,以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出土盛期。卵期为5月中旬至9月下旬。幼虫危害期5月下旬至10月中旬,10月下旬至11月初在土茧中越冬。成虫出土后取食2d即可交尾产卵,取食与交尾产卵交替进行。雌、雄成虫均可多次交尾,交尾历时5~15min,雌成虫交尾后,即飞行寻找未产过卵的竹笋,在距笋梢8~30cm处,粗1~2cm的部位啄一产卵孔,然后产卵1粒,一般1株竹笋上只产卵1粒,偶见2粒。初孵幼虫,起初向上取食,直到笋梢,再向下取食,可取食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