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消化系统3资料
小肠吸收的有利条件 ①食物在小肠内已被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②小肠有巨大的吸收面积,人的小肠长约5~7m,粘膜 有许多环形皱褶,皱褶上有大量的绒毛,绒毛表面柱状 上皮还有大量的微绒毛,这就使小肠的吸收面积比同样 长度的单筒面积增加约600倍,从而使吸收面积可达200 m2 左右。 ③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3~8小时),有 充分的时间吸收。 ④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 细淋巴管, ⑤小肠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使绒毛做节律性伸缩与摆动, 加速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有助于吸收。 吸收的机制 各种营养物质通过肠黏膜上皮细胞或细胞间质进入血液和淋巴。 吸收机制有下列几种: ①被动转运: 包括单纯扩散、易化扩散。 ②主动转运: 包括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③入胞和出胞。 吸收的途经 吸收的途经有两条:血液和淋巴 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1.糖类: 葡萄糖 小肠 血液 2.蛋白质:氨基酸 小肠 血液 3.脂肪:短、中链脂肪酸 小肠 血液 长链脂肪酸 甘油一酯 胆盐 淋巴 血液 胆固醇 4.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的吸收 水:渗透作用 无机盐:吸收速度不同 钙:只有在溶解状态下才能被吸收, Vd可促进其吸收. 维生素:水溶性以扩散方式吸收 脂溶性必须与胆盐结合成水溶性 复合物经扩散方式吸收 第三节 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一 神经调节 二 体液调节 * 骨关节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关节强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骨折 骨质增生 类风湿和风湿 股骨头坏死 胃绞痛 肌肉萎缩 心绞痛 鼻窦炎 咽炎 牙科疾病 胃溃疡、消化不良、胃癌 肠梗阻 阑尾炎 肝炎,肝硬化,肝癌 胆囊炎 糖尿病 第三章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被吸收的 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 吸收:食物的成分或其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称为吸收。 食物的消化有两种方式: 一是机械性消化 二是化学性消化 食物的消化的两种方式 1.机械性消化:即通过消化道的运动,将食物研磨与消化液混合、搅拌,并向消化道远端推送的过程。 2.化学性消化:即通过消化腺分泌的各种消化酶的作用,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分解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蛋白质 多肽 氨基酸 第一节 消 化 1.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2.咀嚼及吞咽 3.胃的运动 4.小肠的运动 5.大肠的运动 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 1.兴奋性低,收缩缓慢; 2.富有伸展性; 3.紧张性; 4.自动节律性; 5.对一些理化刺激较为敏感. 口腔的运动 咀嚼和吞咽 (1)咀嚼:粉碎、搅拌、混合 (2)吞咽:吞咽过程分三期: 第一期:口腔→咽部(随意动作) 第二期:咽→食管上端(反射动作) 第三期:食管→胃(食管蠕动) 食团扩张刺激: 环行肌收缩、纵行肌舒张 环行肌舒张、纵行肌收缩 胃的运动 1.胃运动的主要形式 2.胃排空 胃运动的主要形式 1.容受性舒张 作用:增加胃容纳和贮存食物 2.蠕动 作用:使食糜与胃液充分混合和研磨。 3.紧张性收缩 作用:增强胃内压,有助于胃液渗入食物和促进胃排空;保持胃的正常形状和位置,不致出现胃下垂。 胃排空 概念: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速度:以食物而异 水 > 糖 > 蛋 > 脂 动力:胃与十二指肠间的压力差 影响因素(神经调节) 肠-胃反射:酸性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反射性抑制胃的运动,使胃排空暂停. 小肠运动 (一)小肠运动的形式: 1.紧张性收缩:对肠内容物施加一定的压力,并是分节运动和蠕动的基础。 2.分节运动: 是以环形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与舒张的运动.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 作用: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便于化学性消化、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利于吸收。 小肠运动 3.蠕动:自上而下顺序收缩和舒张,使经过分节运动的食糜向前推进。 肠鸣音: 肠运动时,产生的声音。肠蠕动亢进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