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3第4课精讲.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2007 Microsof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春秋:创立 战国:发展 秦朝:打击 西汉:正统 孔 子 孟 子 秦始皇 董仲舒 材料一: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儒生们专注于考据与训诂。同时,将现实一切政治的、人生的现象归结为天意。 论从史出 材料二:伴随(魏晋南北朝)社会动荡不安,王朝更迭,“君臣等级观念”受到质疑。儒家不但不能解释,反而赤裸裸的恐吓人们。儒学出现危机。 材料三:“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财货以事上则诛”。 ——韩愈《原道》 儒家思想日益僵化而逐渐出现危机; 课程标准: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 主要思想,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明帝时期,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历来被尊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 白马寺 论从史出 佛教的传入 论从史出 东汉末年,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与道家学说相结合,形成了道教。 魏晋南北朝,道教成为为统治者服务的宗教。 唐朝,皇帝奉老子为祖先,道教地位很高。 道教的形成 太上老君 武当山 泰山,是佛教名山更是道教名山。由于道教在泰山的势力过于强大,佛教寺院在泰山显要位置无法占有地盘,都建在泰山北面或偏僻地带,泰山上海拔最高的佛家建筑三大士殿也只建在中天门之下。虽然佛教采取了迂回包抄,你明我暗,阴阳互补的策略,但在道教名山泰山,佛教的地位始终处于外来附属的地位。 佛教和道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 二者之间有着什么明显的不同和相同? 为什么这两种宗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迅速传播?这种现象对中国的文化格局会产生什么影响? 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三教合一弥漫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社会矛盾的尖锐,人民寻求精神解脱。 儒学本身的问题与缺陷,如思辩性、理论性的不足。 佛教讲究因果报应、转世轮回。 道教讲究修炼今生,以达到长生不老。 一、理学产生的背景 1、魏晋以来,佛教传入,道教形成,儒学出现危机;   “三教”是指:儒教、佛教、道教。“三教合一”不是儒教、佛教、道教合为一体,而是一种相互吸纳、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 唐宋时期,“三教合一”潮流弥漫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孔子 释迦牟尼 老子 三教图 处处留痕——三教合一 孙悟空 泰山红门宫 2、唐宋时期,“三教合一”,弥漫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3、儒学更新,深受佛道哲学影响; 二、理学的概况 1、理学的概念: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道、佛 儒(根本) (目的) 以“理”为中心的新的儒学体系; 实质:是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治的新儒学 二、理学的概况 1、理学的概念: 以“理”为中心的新的儒学体系; 2、理学的来源: 以儒学为主,吸收佛教、道教思想; 3、理学的流派: 兄程颢 弟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创立者 集大成者 创立者 集大成者 创立者 朱熹对理学的发展 朱熹 朱熹(1130—1200),南宋理学 之集大成者。他多年研究传授五经 四书,编著成《四书章句集注》等 书。他提出“去人欲,存天理”,认 为人欲是产生一切罪恶的根源,主 张用天理克制人欲。朱熹在继承和 《四书章句集注》书影 发展二程的 思想基础上,建立了客观 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1、程朱理学: (1)思想主张: 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 ——朱熹《朱文公文集》 ①世界观:理是世界的本原; “理”的表现: (2)人身,人性; (3)宇宙,万物遵守的普遍规律; 材料二: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1) 社会,儒家伦理道德; 材料四: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二程遗书》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 ③方法论:“格物致知”(外在求理); 材料三: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去其气质之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花仙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