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学考研重要概念分解
普通心理学基本范畴、概念、原理
一、感觉范畴
概念:
1.【感觉】感觉是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2.【感觉编码】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说得感觉编码。
3.【绝对感受阈限和绝对感受性】刚刚能引起这种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人的感官器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4.【差别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例。
5.【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6.【明适应】照明开始或有暗处转入明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7.【侧抑制】是指相邻的感受器之间能够互相抑制的现象。
8.【普肯耶现象】当人们从锥体视觉向棒体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的最大感受性将向短波方向移动,因而,出现了明度不同的变化。这种现象就叫普肯耶现象。
9.【马赫带】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这就是马赫带现象,马赫带不是由于刺激能量的分布,而是由于神经网络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
10.【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就叫后像。
11.【闪光融合】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人们会得到融合的感觉,这种现象叫闪光融合。
12.【视觉掩蔽】在某种时间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到对前一个闪光的觉察,这种效应叫视觉掩蔽。
13.【视敏度】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14.【感受野】有效地影响某一感觉细胞兴奋的外周部位,称为该神经元的感受野。
15.【声音掩蔽】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阈限上升。
原理:
1.感觉编码的代表性理论:特异化理论和模式理论
(1)特异化理论:不同性质的感觉是有不同的神经元来传递信息的。
(2)模式理论:编码是由整组神经元的激活模式引起的,只不过某种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大,而其他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小。
2.韦伯定律:K=△I / I (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即JND;K为一个常数。根据韦伯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某种感觉的敏锐度。韦伯分数越小,感觉越敏锐。但是,韦伯定律只适应于强度的中等刺激。
3.感觉强度与感觉大小存在两种关系:费希纳的对数定律和斯蒂文斯的乘方定律
(1)对数定律 P=K logI(P为感觉量,即感觉强度;K为韦伯定律中的常数;I为指的是刺激量)公式表明当刺激强度按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强度只按算术级上升。当物理量迅速上升时,感觉量是逐步变化的。注意:费希纳的对数定律是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研究的,所以该定律只有在中等强度的刺激时才适用。
(2)乘方定律 P=K In(P为感觉的大小;I是指刺激的物理量;K和n是被评定的某类实验的常定特征)公式表明知觉的大小是与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例。
4.色觉理论:
(1)三色说: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假定认得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当他们分别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就产生不同的颜色经验。但是这个理论无法解释红绿色盲。
(2)对立过程理论:黑林提出了四色论,这是对立过程理论的前身,黑林认为: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素:黑-白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他们在光的刺激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即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赫尔维奇和詹米逊用心理物理学方法证实了黑林的对立过程理论。发现了三种对立细胞:黑白、红绿、黄蓝。其中黑白细胞与明度有关,红绿和黄蓝细胞与颜色编码有关。有这些发现,我们相信:在视网膜上存在的三种锥体细胞,分别对不同波长的光敏感。在网膜水平,色觉是按三色理论提供的原理产生的;而视觉系统更高水平上,存在着功能对立的细胞,颜色的信息加工表现为对立的过程。
5.听觉理论
(1)频率理论:物理学家罗费尔提出来的。认为:内耳的基底膜和镫骨按相同的频率运动,振动的数量与声音的原有频率相适应。频率理论很难解释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人耳基底膜不能作每秒1000次以上底运动。
(2)共鸣理论:是赫尔姆霍茨提出。因为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因而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后来人们发现基底膜横纤维的长短与频率的高低之间并不对应。
(3)行波理论:生理学家冯?贝克西发展了共鸣理论提出了新的位置理论-行波理论。认为:声波传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动的幅度也随着逐渐增高,从而实现了对不同频率的分析。但是行波理论难以解释500赫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微积分-高斯公式讲解.ppt
- 微积分.第二节函数的极限讲解.ppt
- 微积分.第六节函数的连续性讲解.ppt
- 微积分7-7方向导数与梯度讲解.ppt
- 微积分7_8极值与最值讲解.ppt
- 微积分第一课(函数极限)讲解.ppt
-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讲解.ppt
- 微胶囊呋喃酮使用讲解.ppt
- 微粒的性质讲解.ppt
- 微观岩石-显微镜下的美讲解.ppt
- 2025年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必考题.docx
- 2025年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docx
- 2025年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附答案.docx
- 2025年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docx
- 2025年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题库必威体育精装版.docx
- 2025年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及答案1套.docx
- 2025年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题库推荐.docx
- 2025年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必考题.docx
- 2025年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题库及答案1套.docx
- 2025年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必考题.docx
文档评论(0)